賴文俊:評《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

賴文俊:評《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

日期:2025-09-12 來源:紫荊號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賴文俊
《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於9月10日在立法會表決,最終以71 票反對、14 票贊成及 1 票棄權被大比數否決。該草案起源于一宗由香港終審法院審理的案件。終院于2023年就岑子杰案頒令,裁定政府根據《人權法案條例》第14條有積極義務確立替代框架讓同性伴侶關係獲得法律承認,並暫緩兩年執行。為履行該裁决,特區政府在2025年7月2日向立法會提交了上述草案。隨著草案被最終否決,政府表示需時進一步研究,且暫時無基礎向法庭申請延期。
當今社會,同性戀是客觀存在的一種事實,也是跨文化普遍存在的現象。香港社會向來尊重同性戀的性取向以及對同性伴侶權利的保障。不過,從政府就草案進行公眾咨詢收到八成反對意見以及草案被立法會大比數否決可以看出,香港社會對婚姻關係的主流價值觀仍是一夫一妻、一男一女。在中華傳統文化下的家庭倫理觀念中,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是維繫家庭結構和社會穩定的基石。草案的否決體現了香港社會對主流價值觀的尊重,大眾對同性關係尚缺乏共識,不足以促成在這一爭議問題上的本地立法。
放眼全球,同性伴侶權利保障都是一項複雜的社會問題,其中的婚姻理念和小眾群裡利益問題受文化、宗教、民族等多種因素左右。例如,西方國家基於人權保護在同性伴侶關係立法上超前,但西方主流意識的天主教以及大部分的宗教仍是排斥同性戀的,所以同性關係立法在宗教傳統盛行的國家往往爭議較大。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社會中的立法也需平衡不同民族和群體的利益,在法律層面上通常需遵從多數民族和群體的價值觀。例如,中國作為多民族國家,內地在法律上仍明確不認可同性婚姻。
同性伴侶關係立法是又一項複雜的法律問題,其中涉及對小眾群體的人權保護機制。全球已經通過同性伴侶關係立法的國家或地區探索了不同的立法模式,部分國家較為激進而直接認可同性婚姻的合法化,部分國家的立法則不涉及婚姻身份問題,而實行同性伴侶民事互助契約制度。
性小眾群體呼籲通過立法確定同性關係的法律地位,以保障其平等和自由的權利,這本身無可厚非。不過,在如今香港社會沒有取得共識的情况下,不急於通過新法也是為了避免造成更大分歧而産生消極後果,以守護社會穩定。
當然,立法未在香港通過絕非忽視或排斥任何小眾群體的利益。香港的同性伴侶經法院裁決可享有的權利,也可以在現行法律下通過靈活的行政措施或優惠政策而得到應有的保障。例如,同性伴侶之間的財產等事務管理可通過訂立持久授權書而預先指定,而遺產繼承則可通過設立遺囑的方式處理。
通過特區的行政、立法、司法機關的良性互動,我們相信本次對草案的討論會對香港平衡社會多元利益帶來長遠的積極影響。我們也期待特區政府繼續妥善處理社會各方訴求,積極營造香港包容開放的社會環境。
(作者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香港廣西社團總會副會長、律師)
 

來源:紫荊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香港海關於機場偵破兩宗毒品案件
逾16000名義工獲委任為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正式義工
紫荊綻放煥新篇 | 插上科創翅膀
李家超:施政報告日團隊同戴三大橋主題領飾 象徵香港聯通世界與內地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