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輝:配合國家策略 《施政報告》促深入實施AI+行動-紫荊網

黃錦輝:配合國家策略 《施政報告》促深入實施AI+行動

日期:2025-10-10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黃錦輝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9月17日在立法會發表他任內的第四份《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主題,提出不少創新同改革的建議。筆者欣見《施政報告》重視人工智能發展,當中所提出的建議與國家國務院近期發布的《有關深入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首尾呼應。這同時亦反映出政府進一步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決心。本文針對《施政報告》有關中人工智能發展的內容作出3點回應:

一、重視推動人工智能

《施政報告》大篇幅地談及政府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未來方向。“人工智能”(AI)一詞在《施政報告》中出現70多次,即平均每4段出現一次,這明顯反映出政府對人工智能的重視。筆者去年發布《人工智能+策略建議書》,並基於該《建議書》在《施政報告》諮詢期間向行政長官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提出“人工智能五大發展方向”,分別為人工智能與國安、人工智能與研發、人工智能與垂直應用、全民人工智能素養培育、人工智能與人口規劃。筆者樂見行政長官採納了當中不少的內容。

筆者曾建議政府設立專責部門,來推動人工智能落實,《施政報告》亦有深入考慮,提出成立“AI效能提升組”(提升組)的建議。該組將由政務司司長領導,推動部門善用科技提升政府效能,回應市民對於優質政府服務的期望。《施政報告》指出,政府會挑選數個優先應用範疇,例如政府統計處、1823熱線同非緊急報案服務等。這做法“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既有遠見亦很踏實,與筆者《建議書》所提出的策略不謀而合。“提升組”目前主力推動政府服務使用AI,但長遠而言,亦應推動各行各業的AI應用,筆者認為可選定具代表性的行業作為起步,例如由政府高度重視的旅遊業開始,特別是在業界內部行政管理和旅遊體驗方面,人工智能可有效地提升其“新質生產力”。

二、支持普惠人工智能教育

筆者一直倡議政府應推出中小學生學習人工智能的具體課程架構、課程規劃,以及學與教的指引。《施政報告》亦吸納了筆者的建議,緊貼國家教育部步伐,並計劃於明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為進一步推動本港教育高質量發展,筆者建議政府製作教育領域的人工智能垂直應用模型,整合本地教育資源,建立按學科分類的“香港教育大語言模型”。政府可以優先從國民教育入手,全面提供給學校、教師及學生使用,避免他們過分依賴外國生成的模型,而影響學習。與此同時,政府亦應提供“拔尖補底”支援,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基層學生提供補習服務,令教育資源更公平、更有效地分配,從而縮小“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

三、產學創科人才交流計劃促“1到N”科研落地

筆者支持《施政報告》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的一系列建議,特別是建設北部大學城,包括成立“科研成果轉化中心”。《施政報告》提出“產學創科人才交流計劃”,這有助落實上述北都建設目標,鞏固香港“國際創科中心”的地位,更有望打造香港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樞紐。為此,筆者進一步建議政府積極地從全球邀請具規模及高研發能力的人工智能科技企業參與計劃。這些企業一般都設有前沿研發部門,可以加深產學研協作,強化科技轉化

(Technology Transfer);同時也可將具市場導向的研究課題引進校園,讓科研團隊(特別是學生)多了解國際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如此這般,不單可以提升學生實戰能力,也可以為企業提供具創新思維的人工智能人才,實屬雙贏。另外,《施政報告》提出加強推廣知識產權交易,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及知識產權署聯同金融管理局推出“知識產權(IP)融資沙盒”,透過銀行、保險、估值及法律等先進服務為業界提供支援,協助試點行業(AI應為其中一個試點)有效利用知識產權進行融資,有助降低科研成果落地在資金安排上的門檻。

總言之,《施政報告》充分肯定人工智能的潛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香港具備科研、資金、數據、人才的優勢,並有豐富應用場景,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軟硬支撐的實力。政府計劃會加大推動人工智能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核心產業,以“加強基建,推動應用導向”為策略,在重視防範安全風險的意識下,推進“AI+”發展,促進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廣泛深度融合,實現“AI產業化、產業AI化”。非常值得支持!

(作者係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預計約140萬億元!中國經濟總量接連突破新關口
三位經濟學家分享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第八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司法高層論壇在香港開幕
全球首創!四大世界級IP集結 “維港海上大巡游”月底夢幻啟航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