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青年,或許有人會首先想到“奮鬥”、“成功”,又或者“財富”,而周文港的青年議題主要落點在“安居”上。
周文港介紹,由於二手未補地價居屋的按揭貸款保證期長期受“30年減樓齡”限制,導致香港住房升級鏈“公屋—居屋—私樓”流通受阻,成為很多香港青年“上車”的卡點。他聯同熟悉保險、銀行、建築、測量、規劃等專業的“G19”議員推動改革,最終,香港特區政府在2023年《施政報告》拍板,於2024年3月1日起實行“50年減樓齡”;據統計,2024年,居屋第二市場交投數字超過高達近4,300宗,是自2002年有紀錄以來首次衝破四千宗大關,實質幫助數千個公屋與白表家庭置業,並帶動金融、保險、裝修等上下游活力。他並進一步爭取把“白居二”名額增至7,000個、優化從價印花稅稅階,降低青年與基層家庭“上車”門檻。


“我在板間房和公屋住了20幾年,從板間房到公屋,公屋到居屋,居屋到私樓,我經歷了房屋階梯的每一級,小時候我就立志總有一天要帶爸爸媽媽離開公屋。”在周文港的視角裡,“青年+房屋”不單是一段成長故事,也不只是一個政策組合,更是一條應該被不斷複製的向上流動通道。他表示,“二手未補地價居屋按揭貸款保證期”這條通道現已打通,本屆立法會與特區政府已在根本上改善了青年向上流動的通道”。現在的青年人可以更加自信地書寫自己的成長故事——
“當然還能更好,這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