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國慶黃金周適逢與中秋節相連,內地合共有8天長假期,市民出遊度節的意願十分高漲。據官方數據顯示,國慶中秋假期首日,全國鐵路發送遊客超過2300萬人次,創單日遊客發送量歷史新高;特區政府亦估計,在今次國慶中秋雙節長假期間,預計會有大約154萬人次內地遊客訪港,較去年同期大升約11%。
筆者認為,港府及本地旅遊業界除了要盡力做好各項接待遊客的工作,給予訪港遊客最好的出行和住宿體驗外,亦要繼續打造可持續、有深度,以及能與周邊地區有聯動性的文旅IP和主題活動,增加遊客對旅遊香港的延續記憶,吸引他們再次來港遊玩的同時,帶動本地文創產業發展。
事實上,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除公布《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和成立“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外,還針對性地開放本地多元旅遊資源,例如開放舊油麻地警署、特色社區龍城深度遊、舊城中環深度遊等結合了本地歷史、文化、藝術與地區特色等出行路線,為遊客提供更豐富、更有特色的體驗。可是筆者認為,特區政府還可以進一步推動具本地特色的文創產品發展,並與特色深度遊相結合,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應。
舉例來說,山西省就藉著遊戲“黑神話悟空”的熱門IP效應,推出瞭如“跟隨悟空遊山西”等相關攻略和旅遊線路,在國慶期間非常受歡迎;雲南昆明則將聯大舊址、陸軍講武堂,以及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等歷史古蹟,與近年年輕人喜歡的Citywalk(城市漫步)出行有機相結合,再配與各式各樣的打卡IP文創產品來吸引遊客;而江西景德鎮則圍繞著近期突然在網上爆火的“雞排哥”,打造國慶流量新IP吸引遊客的同時,也利用本地瓷器特色發展文創產品,豐富遊客的出行體驗。
由此可見,特色創意IP及文創產業不但能為旅遊業賦能,還可以提升本港旅遊業的吸引力,因此特區政府需好好研究如何可以激活文創產業和旅遊資源之間的聯動性和協同效應,打造具本港獨有特色的文旅品牌,吸引遊客訪港的同時,為經濟注入新的上升動力。
特色IP與文創產業的深度融合,既能提升旅遊目的地吸引力,亦可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建議特區政府從三方面着力:其一,建立"文化資源數據庫",系統梳理本地歷史、非遺、建築等特色元素;其二,設立文旅IP孵化基金,支持企業開發數字藏品、沉浸式劇本遊等創新產品;其三,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營+社區參與"的協同機制,打造具有國際辨識度的"東方之珠"文旅品牌。通過激活文創與旅遊的乘數效應,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