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告
登錄
發布作品
我的主頁
我的紫荊號
賬號設置
退出登錄
下載APP
繁
简
首頁
時政
視頻
專欄
評論
財經
創科
法治
文化
教育
健康
社會
任免
紫荊號
專題
紫荆
>
專欄
>
名家
>
黃錦輝
黃錦輝
0關註
+關註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前會長
他的文章
黃錦輝:支援創科有利高質量發展
2024-10-30
0
0
文|黃錦輝前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公布了任期內的第三份施政報告,提出了共計228條具體建議,是三份報告中建議最為豐富的一份。報告詳細介紹了香港在創新科技領域的多項政策,這些政策不僅旨在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還致力於促進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推動整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施政報告的新措施將進一步鞏固香港在數字經濟領域的領先地位,並通過創新和科技提升政府效率、促進經濟發展和改善市民生活質素。為實現這些目標,需要政府、企業、學術機構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施政報告中,“人工智能”(AI)這一關鍵字出現多達十數次,這充分顯示了政府對人工智能技術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回顧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將“人工智能+”行動列為十大工作任務之首,明確指出人工智能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動力。在此背景下,筆者在施政報告諮詢期間,向政府提交的《建議書》中倡議制定“人工智能+策略”,以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因此,筆者對於此次報告中政府加大對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運用力度感到十分欣慰。應設人工智能+發展策略委員會政府在多個關鍵領域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技術,展現了高度的前瞻性和戰略眼光,更是對香港未來科技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深刻布局。為了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筆者建議政府於數字辦下設立一個更具前瞻性的“人工智能+發展策略委員會”。該委員會將不僅局限於技術層面的探討,而是致力於構建一個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匯聚來自學術界、產業界、政策制定者以及社會各界的精英力量。這些成員將共同圍繞人工智能技術的戰略規劃、政策制定、倫理規範、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多個維度展開深入探討,為推動人工智能規劃與發展提供具前瞻性的意見。施政報告進一步提出了更多富有前瞻性的倡議和措施。例如,為了加速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施政報告將設立多項專門基金和計劃,包括設立100億元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筆者相信這筆引導基金將發揮重要作用,通過精準引導市場資金,積極促進創科新興和未來產業的集聚與協同發展,從而推動創科產業成為香港的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提升香港在全球創新科技領域的競爭力。此外,政府還撥款15億元優化“創科創投基金”,通過與業界合作成立聯合基金,專注於投資戰略性產業的初創企業。筆者認為,這一政策將為初創企業提供更多資金支援和發展機會,促進其快速成長和壯大,進一步提升香港初創生態圈的建設水平。為了吸引國際初創企業落戶香港,並增強本地創新動能,政府還將推出“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在筆者今年提交的《建議書》中,建議政府設立“創科人才發展督導委員會”,並建議由政務司司長或副司長親自掛帥領導。該委員會旨在從培育本地創科人才的長遠視角出發,積極協助教育局構建並持續更新創科課程的框架體系,確保能夠系統地為香港培育出各類與創科及相關產業緊密需求相匹配的專業人才。行政長官李家超不僅採納了這一建議,還進一步對其進行了優化,成立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總體而言,筆者對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多項建議表示熱烈歡迎,並熱切期盼這些建議能夠盡早得以實施,助力香港加速邁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目標。 (作者係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專業及资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黃錦輝:狂人捲土重來 對世界是福還是禍?
2024-11-07
0
0
文|黃錦輝美國總統大選出爐,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時隔4年再次當選,入主白宮,共和黨還很大機會取得華盛頓國會山莊兩大議院的控制權。共和黨議員在參眾兩院的人數佔多數,而且共和黨的法官在美國法院亦佔多數。換句話說,整個美國江山完全落入共和黨手中。究竟特朗普和共和黨將會如何帶領美國走未來4年的路,將是世界各國共同的重點關注。一體兩面,共和黨的大勝,等於民主黨的慘敗,亦反映過去4年拜登(Joe Biden)政府的工作大失民心,選民要求更換政黨的心熱切不已。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看實際的得票數字,或者會得出一套不同的結論。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得票率暫為47.5%,特朗普約51%,相差只有3.5%,換個角度來看,就是有超過四成人不支持特朗普政府。再看兩院的投票率,兩黨各席位的得票率也有類似情況,多是伯仲之爭。共和黨全面打壓民主黨 非易事要知道兩黨代表的不只是墮胎、槍械等政策上的爭議,而是對一套如何看待公義、如何對待弱勢社群等信念和價值觀取向的差別。因此,選舉結果只以些微差距決定勝負,反映出美國人民只會持續陷於嚴重的政治對立。如果共和黨以為可以今次表面上「勝者全取」的姿態,在未來4年全面打壓民主黨的話,可能未必那麽容易;反之,筆者估計民主黨必然會以更激烈的手段反映其支持者的意見,因為他們有足夠支持者作為抗衡的底氣。作為香港人,我們更關心特朗普的對華政策。特朗普早已揚言一旦當選,將提出對幾乎所有進口產品徵收10%至20%的全面關稅,而對來自中國的產品則更厲害,將徵收60%或以上的關稅。有估計指在關稅增加的首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有可能減半,即減少2.5%。這個估計是否準確不得而知,但關稅在美國而言是一套「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七傷拳,不少智庫已指出,特朗普的新關稅將會加重美國消費者的經濟負擔,降低收入以及為美國帶來更高通脹。不過,特朗普向來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60%的全面關稅會否落實,仍是未知之數。況且,特朗普不會擺脫商人逐利本質,中國面對這項挑戰,不見得毫無轉機。特朗普增加關稅的對象不止中國,如何與其他國家合縱連橫,見招拆招,還要看國家如何與特朗普政府談判,務求在貿易戰中爭取對國家最有利的結果。俄烏停火機會增 以巴衝突難料在地緣政治方面,特朗普上台後,在各場戰爭中,俄烏戰爭最有機會停火。特朗普曾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會晤,當時表示自己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關係很好,又曾經承諾如果當選,將在「24小時內」結束戰爭。失卻美國政府的支持,烏克蘭或成為這場戰爭的大輸家,最後或要割地求和。至於以巴衝突則難以估計,2017年特朗普在任期間,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表示美國大使館將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而在競選期間亦多次揚言若當選總統,將會在中東衝突中力撑以色列。不過,上月底《以色列時報》曾報道,特朗普已私下要求以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若自己勝出大選,以方需在他重返白宮之前結束本輪衝突。此消息不知真偽,但如屬實,相信是所有人道主義者所樂見。而特朗普在中東和俄烏戰爭的立場與拜登不同,或者有利於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普京和北韓最高領袖金正恩建立更良好的關係。華有望紓區域緊張 緩腹背受敵至於處理南海、台灣海峽的局勢,特朗普亦有新猷,他打的如意算盤是如需美國入局支援,并沒有免費午餐,必須分擔相關軍費開支。要知道美國行軍開支向來是天文數字,但這對中國來說是好消息,有利於紓緩區域內的緊張局勢,國家或可擺脫腹背受敵的形勢。是次美國大選共和黨得到全面操盤的實權,以特朗普的狂人性格,或會為所欲為,想做就做。不過,民主黨不會是省油的燈,其他國家面對關稅戰亦不會坐以待斃。美國在特朗普的瘋狂駕駛之下,世界未來局勢必定波詭雲譎,風雲莫測。 (作者係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專業及资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黃錦輝:支援創科有利高質量發展
2024-10-23
0
0
文|黃錦輝行政長官李家超公布了任期內的第三份施政報告,提出了共計228條具體建議,是三份報告中建議最為豐富的一份。報告詳細介紹了香港在創新科技領域的多項政策,這些政策不僅旨在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還致力於促進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推動整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施政報告的新措施將進一步鞏固香港在數字經濟領域的領先地位,並通過創新和科技提升政府效率、促進經濟發展和改善市民生活質素。為實現這些目標,需要政府、企業、學術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施政報告中,「人工智能」(AI)這一關鍵字出現多達十數次,這充分顯示了政府對人工智能技術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回顧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將「人工智能+」行動列為十大工作任務之首,明確指出人工智能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動力。在此背景下,筆者在施政報告諮詢期間,向政府提交的《建議書》中倡議制定「人工智能+策略」,以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因此,筆者對於此次報告中政府加大對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運用力度感到十分欣慰。應設人工智能+發展策略委員會政府在多個關鍵領域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技術,展現了高度的前瞻性和戰略眼光,更是對香港未來科技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深刻布局。為了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筆者建議政府於數字辦下設立一個更具前瞻性的「人工智能+發展策略委員會」。該委員會將不僅局限於技術層面的探討,而是構建一個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匯聚來自學術界、產業界、政策制定者以及社會各界的精英力量。這些成員將共同圍繞人工智能技術的戰略規劃、政策制定、倫理規範、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多個維度展開深入探討,為推動人工智能規劃與發展提供具前瞻性的意見。施政報告進一步提出了更多富有前瞻性的倡議和措施。例如,為了加速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施政報告將設立多項專門基金和計劃,包括設立100億元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筆者相信這筆引導基金將發揮重要作用,通過精準引導市場資金,積極促進創科新興和未來產業的集聚與協同發展,從而推動創科產業成為香港的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提升香港在全球創新科技領域的競爭力。此外,政府還撥款15億元優化「創科創投基金」,通過與業界合作成立聯合基金,專注於投資戰略性產業的初創企業。筆者認為,這一政策將為初創企業提供更多資金支援和發展機會,促進其快速成長和壯大,進一步提升香港初創生態圈的建設水平。為了吸引國際初創企業落戶香港,並增強本地創新動能,政府還將推出「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在筆者今年提交的《建議書》中,建議政府設立「創科人才發展督導委員會」,並建議由政務司司長或副司長親自掛帥領導。該委員會旨在從培育本地創科人才的長遠視角出發,積極協助教育局構建並持續更新創科課程的框架體系,確保能夠系統地為香港培育出各類與創科及相關產業緊密需求相匹配的專業人才。行政長官李家超不僅採納了這一建議,還進一步對其進行了優化,成立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總體而言,筆者對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多項建議表示熱烈歡迎,並熱切期盼這些建議能夠盡早得以實施,助力香港加速邁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目標。 (作者係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專業及资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黃錦輝:大灣區科技创新:香港的角色、挑與機遇
2024-10-22
0
0
文|黃錦輝自《粤港澳大灣區发展规制纲要》发布並實施5年來,大潜區的合作取得顯著成效。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2024年版全球新指数(GII)》顯示,深圳一香港一廣州集群已經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二,這充分说明大灣區在创新方面的强大實力。因此筆者認為,香港應當積極通過這些經验,進一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與内地合作、“併船出海”,從而增强整個區域的國際競爭力。近日,筆者應邀出席由《信報财經新聞》主辦的“2024粤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並作為講者嘉賓與其他3位嘉賓一同就“大灣區创新科技發展和應用”进行專题討論,深入探討當下大灣區的科技制新、應用實踐及未來趨勢。筆者認為,香港在大灣區的科技创新體系中應扮演核心角色,充分利用在科研领域的深厚積累,推動實现“香港研發一灣區量產一國際出海”的创新模式。在這一模式中,香港將作为研發的前沿陣地,專注於高新技術的研發與創新,依托大灣區强大的製造業基礎,将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規模化生產,再借助香港獨特的國際市場定位與廣泛的国際聯繫,讓產品顺利“出海”推入全球市場。這樣一来,香港不僅在研發與融资这兩個關鍵環節上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更將為整個大灣區的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提供強大的動力與支持。去年港府推出“產學研1+計翻”,不僅為大學科研成果提供商業化路徑,加速科技成果向實際產品轉化,還為企業與顶尖科研團隊搭建合作橋樑,促進技術创新與产品升级,进一步提升企業市场競爭力。然而,在推動创新科技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着一系列挑戰。雖然政府這幾年来已提出多項措施,努力營造優良創科生態環境,但作為在创新科技領域耕耘了三十餘年的從業者,筆者意識到香港在创新科技領域人才缺乏,這给本地創新科技發展带来諸多困境。一方面,人才缺乏限制创新科技项目的研發和推進。缺乏具有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使得一些前沿科研項目難以順利展開,影響香港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人才短缺也制约企業發展,特别是從事知識產權交易的人才尤其欠缺,窒礙香港打造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規劃。為應對這一挑戰,香港需加大對創新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創新创業生態體系。在人才培養方面,可以加強高校與企業的合作,開設更多與知識產權管理等相關的專業课程和實踐項目,培養具實踐能力和创新思雄的人才。同時,也可以鼓励企業開展内部培訓,提升员工的專業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時,筆者也留意到“一帶一路”為香港带來的機遇。香港可以藉助其在國際金融、贸易和物流等方面的優勢,成為“一带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與大灣區之間的重要橋樑和纽带,不僅有利於香港拓展新的市场空問,還能促推大灣區“一带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最後,筆者認為政府於2022年推出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若要成功落地並發揮效用,離不開政府、企業、大學及科研機構等多方面的緊密合作與共同努力。政府需進一步加大對創新科技的投入力度,提供政策與资金上的强力支援;企業要積極投身創新實踐,将科研成果轉化為實踐生產力;大學與科研機構則應充分利用其科研實力和人才培養的優勢,為创新科技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新血。唯有各方攜手並進,方能共同推動大灣區創新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 (作者係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專業及资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黃錦輝:趁美大選謀停火 以國宜借坡下驢
2024-11-04
0
0
文|黃錦輝以色列於10月26日不理美國勸告,大費周章地遠跨2,000公里,空襲伊朗位於首都德黑蘭的軍備製造基地,釀成至少4名士兵死亡,這次襲擊是報復伊朗於10月1日發射180多枚導彈及無人機轟炸以色列領土。雖有親伊朗網媒指,伊朗空襲已大肆破壞了以色列的防空系統,而與此同時親以色列的網媒則指,以色列空襲炸毁了伊朗大量的軍備基建設施。這些都是一大堆伊、以各方網媒自圓其說的流言而已。以伊互空襲 醉翁之意不在酒然而,在其他信息平台亦有傳以方稱伊朗空襲大多未能入境,在以色列境外已被擊落;同樣地,以軍飛機只在伊境外發炮,殺傷力有限。在今時的先進科技之下,飛行物體被預先偵察到,繼而被空中攔截並非難事,況且雙方亦已預先放風。以上謠言的真假,耐人尋味。但筆者認為「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兩次空襲行動背後大有玄機。伊以雙方的行事目的是為了向各自的盟友或老闆表態。伊朗要告訴哈馬斯(Hamas)及真主黨(Hezbollah),它已幫了它們被刺殺的領袖復仇,出了一口氣。以色列則向其盟友(老闆)美國交代,已依照計劃有限度地向伊朗還以顏色。但其實兩者的軍事行動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空襲只是隔靴搔癢,點到即止而已。且看雙方都沒有堅持繼續追擊,並在空襲後不久,便表示是次報復行動已告一段落,它們的用心便原形畢露。每發一炮均燒錢 以經濟添壓自去年10月7日「以巴衝突」爆發以來,加沙死亡人數劇增,現已超過4萬人,頹垣敗瓦,滿目瘡痍,衞生條件極其惡劣。就此所產生的人道主義問題,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帶來全球批評,聯合國及其他國家(包括美國)都紛紛站出來予以強烈譴責。可是一年多之後,戰爭還沒有任何停止的迹象,反之「中東局勢」更趨緊張。「以巴衝突」更向中東其他地方伸延,以色列正面臨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哈馬斯、北部黎巴嫩、敘利亞境內真主黨、東南方的也門胡塞武裝、東面伊朗,以及伊拉克境內的武裝組織等「七條戰綫」。局面非常複雜,再者每發一炮都是在燒錢,這對以色列帶來顯著的經濟壓力。「以巴戰爭」已摧殘數以千計以色列的中小型企業,甚至使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經濟的信任受損。以色列2024年經濟增長率原先預估為3%,但以色列銀行(以國央行)現在預估全年增長率為1.5%,這數字還是以今年底前戰爭結束為前提所做的預估值。再者,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在8月份將以色列的信用評級從A+下調至A;在此之前,穆迪信評公司(Moody's)和標準普爾信評公司(S&P)也已調降以色列的信評。以民眾上街抗議 促立即停戰因此,針對加沙人道主義以及國家經濟問題,避免戰爭愈發擴大拖累國家,許多以色列民眾都不惜上街抗議,要求政府立即停火。可是內塔尼亞胡已騎虎難下,被「猶太復國主義」衝昏頭腦,似乎找不到退路。事實上,筆者認為現時是內塔尼亞胡停火的最佳機會。美國總統大選在即,最終不管是特朗普(Donald Trump)或賀錦麗(Kamala Harris)上台,若內塔尼亞胡能夠領導以色列政府與中東談判成功,令中東停火止戰,這成果便可以當作一個外交大禮包,送給美國新一屆政府,內塔尼亞胡亦可為自己創造一個機會借坡下驢。 (作者係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專業及资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黃錦輝:善用模擬技術 預估啟德圜盛事容量
2024-10-18
0
0
文|黃錦輝啟德體育圆(以下簡稱“啟德園”)预计於明年第一季開幕,近日新聞多多,最炙手可熱的是新世界集團宣布正與周大福企業商討啟德園易手。啟德園易手相信對其管理不会構成重大影響,政府必定會密切監察其中運作。事實上,对於廣大市民來说,可能更關心啟德園会不会舉辦心儀偶像的演唱會、会不会舉行自己热爱的體育赛事、過时過節会不会舉行各類慶祝活動。更具體關注點,就是参與活動時啟德園的基礎設施是否足夠;開場前、散場後有無足夠的食物供應、洗手間設施,以及交通接駁等。英國樂隊Coldplay宣布明年4月在啟德園連開3場演唱會,將会是首支外國樂隊在新場館表演,不少人已開始關心演唱會前後的人流管控,除了本地市民,還会接待遠方過來的“粉絲”。香港必須做好東道主,讓訪客有賓至如歸的美好體驗。筆者是工程學教授,對“系統模擬”(System Modeling)略懂一二。在建築工程中,工程師經常会引用“建築訊息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簡稱BIM)技術,利用電腦工程软件製作建築圖则和地基工程圖则以及建築物的模擬三維模型等。而近年普及的“數碼孿生”(Digital Twins)技術則更進一步,除了在虚擬的数字世界中建築現實世界的對應建築物,還能通過感應器與網絡,把建築時當下發生的狀况完全映射至数字環境中。這些模擬技術可廣泛地應用於新建築项目和改動及加建工程。透過“建築讯息模擬技術”,工程師可估計建築物、道路、橋樑等承载力,可以在虚擬環境中預算模擬施工過程,预示可能出現的難题所在,有助於大大降低建築成本,也有助於减少工業意外。這種模擬技術發展已經非常熟,早已應用於各類不同場景,例如模擬人流、車流、設施分布等場景。政府在啟德園必須善用此项技術。啟德園有開合式上蓋及大型草坪的主場館,可以容纳5萬名觀眾,要在散場时將他們一次過疏散,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做不好將会惹來多方不滿,尤其是遊客,更難免会影響香港國際形象。幸好政府對此並沒有掉以輕心,預備進行5次型活動测試,包括人流管理、人流疏散、噪音管理以及機電安全等内部測試,涉及至少5,000人。不過,實體測試始終受制於人数,不能全面反映10倍人敷離場時的墟冚情况,以及餐飲、洗手間等實際需求安排。然而,若實體測試數據與模擬敷字場景混合使用的話,便可大大提升数據参考性和人流可预测性。模擬數字場景可以展現各類不同的假设情况並作出预估,例如预测天朗氣清和大風大雨的人流走向和速度;園區内食肆應對1万訪客和5万訪客的客容量、出餐量的承受能力;如遇天雨,園區外交通擠塞、鐵路意外等突發情况,園區内的食肆、空地或避雨點等能否提供足夠的缓衝空間容納滞留的訪客?過去人流管理措施主要由警方負责,但既然場景模擬技術能從更多角度、更寬層面去作出评估和预测,文體旅局應該善加利用,舆區内食肆、警方以及各公共交通工具等作全面模擬評估,並且制定各項正常及應急方案。到活動舉行時,科技亦能大派用場。大家到内地游玩,均可透過微信中的小程序了解景區内人数,例如點入“北京景區客流量”小程序,可以見到故宫、天壇、奧林匹克公園等景區人流量的實时数據。啟德園區内同樣可以利用人流感應系统,收集體實人流走向,向訪客提供實时資訊,例如洗手間和食肆的輪候人数和预計時間,讓訪客可彈性調整路線;收集得來的数據也可作為日後活動参考。肇者建議政府多與其他手機應用程式合作,例如北京市鼓勵景區訪客運用地圖應用程式,查閱故宫、天壇、頤和圆等地附近路况、停車以及人流量方面的實性和預測性訊息。香港推勤盛事經濟,啟德體育園將是舉行盛事项目的一個新地標,希望政府善用新科技打造智能園區,在人流管理上也為市民和訪客带來流暢、嶄新的體驗。 (作者係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專業及资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黃錦輝:諾貝爾奬人工智能為何能佔兩奬成大贏家?當大學成為“職業工廠”怎樣反思教育目的?
2024-10-18
0
0
文|黃錦輝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都與人工智能 (AI) 相關。物理學獎得主之一的Hinton開創了深度學習技術,促進機器學習,令AI得以廣泛應用;化學獎得主則以AI分析蛋白質結構,解決困擾生物科學家幾十年的難題。這些例子顯示AI是輔助科學家的工具,並非要取而代之。2009年,高錕教授獲頒物理學獎,以表揚他在光學通信領域的突破性成就;盧煜明教授則發明了造福人群的無創產檢,貢獻卓著,未來有可能成為諾貝爾獎獲得者。諾貝爾獎表揚對整個社會有貢獻的人,它的評選標準讓人反思學校到底應培養出怎樣的人才。 (影片內文摘要,影片於《灼見名家》播出。作者係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專業及资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黃錦輝:打造中外文藝中心 ArtTech產學研合作關鍵
2024-10-17
0
0
文|黃錦輝身處人工智能(AI)光速發展的年代,將嶄新科技融合藝術創作,已成為當今藝術發展的潮流。例如,由OpenAI開發、能以文字描述生成影片的人工智能模型Sora在業界大行其道。香港需要積極栽培能夠駕馭尖端科技兼備藝術才華的人才,並把「藝術科技」(ArtTech)從研究和實驗性質的應用,轉化成主流藝術創作的重要元素,達致商業化和產業化,以持續推動香港的藝術和文化發展,開創藝術科技的新時代。筆者近日應邀出席香港浸會大學「CHRYSALIS藝術科技孵化中心」的揭幕典禮。位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CHRYSALIS佔地約4000平方呎,中心銳意孕育藝術創新與創意,推動藝術科技成果的轉化,並致力擔當橋樑角色,成為連接從事創新和藝術工作人士、投資者、業界、政府等不同持份者的獨特交匯點。筆者現身參觀過CHRYSALIS一系列推動藝術科技轉化的先進設施,當中的「穹幕影院」配置一個懸置在上方的大型半球型屏幕,配合先進的4K激光投影系統,置身其中觀賞影片,讓人感受到獨特的沉浸式體驗。「電子機械工作間」則配備各種最新、最先進的3D打印,掃描和觸感式設備。筆者對於當中的3D打印機印象深刻,除了它是全香港只有兩臺的頂尖設備,能達至工業級的生產效率和水平,更因為校方具備目光和遠見,投資於這類頂尖設備用於藝術創作,在香港可算是拓荒者,創先河之舉,為未來的藝術科技創新項目帶來更多可能性。據介紹,中心的「錄音及混音工作室」及「音樂創新實驗室」將會投入使用,配備尖端的數碼影音設備,可以支持音樂人、電影人和藝術家結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發揮無窮創意。CHRYSALIS不只是提供ArtTech基礎設施等軟硬件,它還著重於培育藝術與科技人才,而且對於人才創新創業尤其重視。中心透過提供先進設備及自身科研成果,連擊跨領域優秀人才,營造支持技術轉化的土壤,孕育創業活動以及初創企業的發展。為此,中心具備一套完整、全方位的 ArtTech企業孵化模式,這套由大學主導的模式,對於政府、業界以致投資者都極具參考價值。據悉,現在已經有 7周浸大 ArtTech初創企類進駐CHRYSALIS 。適逢其會,浸大宣布與 Studio Wayne McGregor 以及香港芭蕾舞團建立策略夥伴關系,簽訂合作備忘錄,以探索藝術科技並開創嶄新的數碼舞蹈體驗。Wayne McGregor是國際知名的英國編舞家和舞臺導演,他的最新作品《深淵水母》剛在香港戲曲中心大劇院上演,是這部作品的亞洲首演。浸大視覺化研究中心總監邵志飛教授在典禮中表示,將利用浸大的頂尖藝術科技設施,與Wayne McGregor 及香港芭蕾舞團合作,創作名On the Other Earth 的後電影編舞裝置。這部作品將結合舞蹈表演、編舞、數碼影像、多模態感測、人工智能、觀衆互動和空間音效,呈獻既引人深思又奇幻的二十一世紀新體驗。不論是藝術作品本身或是這次三方合作,都足以令筆者甚為期待。《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要長遠做好這個角色,我們需要思考的不單是如何舉辦好個別活動,更加根本的是利用香港的獨特優勢和不同界別的創意與智慧,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動下,於不同環節充實本地的文化實力,包括利用藝術科技實踐創新意念,為香港建立在文化藝術方面的獨特定位。與此同時,近年香港政府大力推動盛事經濟,盛事經濟包括各類大型文化藝術活動以及演出。要成功舉辦這些活動,離不開先進的科技手段和創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因此,培養和吸引更多的ArtTech人才是當務之急。最後,筆者建議政府應加大對ArtTech領域的投資,打造香港成為國際藝術科技之都。這不僅有助於提升香港在全球藝術科技領域的競爭力,亦對於進一步促進本地經濟和文化的繁榮,並為說好香港和中國故事出一份力。 (作者係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專業及资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黄錦輝:改革科創體制 三招催谷實效
2024-10-02
0
0
文|黄錦輝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於7月18日圓滿閉幕,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適逢特首正在密鑼緊鼓地籌備2024年施政報告,《決定》有助特首更充分理解國家改革發展所需,以更好地制定香港來年的政策及計劃相應的行動。由於內地與香港官方書寫習慣(例如用詞)不完全相同,港人要清晰理解《決定》的條文並不容易。例如《決定》中,“制度”、“體制”、“機制”、“體系” 等詞語頻頻出現,它們分別在文件出現了187、242、81、151次。但這些詞語該如何理解呢?要明確地配合國家改革發展方向,認識清楚這些詞的概念有根本的需要。有網上知識解釋道:“制度”(Institution)是國家機關、企業單位等組織內各持份者共同遵守認同的辦事準則;“體制”(System)是有關組織形式的制度,一般是限於上下之間有層級關係的國家機關、企業單位;“機制”(Mechanism)是指社會或自然現象的內在組織和運行的變化規律;“體系”泛指一定範圍內或同類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內部聯繫組合而成的整體,即是不同系統組成的系統(System of Systems)。創科生態鏈機制 須縮小鴻溝《決定》提出“健全新型舉國‘體制’”,任務包括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完善國家實驗室體系;這一系列的工作聚焦加強、完善不同組織的運作。另外,《決定》亦提出“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任務包括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的定位和布局,以及推進科技創新中央與地方協同;目標是使內在組織的運行更暢順、更高效。這些例子分別集中在科創“體制”及“制度”改革。自“十三五”規劃以來,中央政府大力推動不同高新產業的發展(例如金融科技、互聯網+、數碼經濟、科創等)。時移勢易,實踐多年之後,全球經濟發生莫大改變,此刻《決定》強調回顧及評估國家不同產業發展的階段性成果有其必要,所以三中全會提出改革科創體制制度的確甚具策略性,助力促進國家的持續經濟增長。然而,香港要落實《決定》的建議,進行科創改革,筆者認為政府必須針對以下三方面出招,設法縮小創科生態鏈(即“產、學、研”)各界機制之間的鴻溝。首先,“產”與“學”界存在不協調,學術界主要負責培育科創人才,但產業與教育機制未能妥善配合,導致專業人才未能滿足工商業需求。二是“學”與“研”的不相稱,“研”是大學的任務,專責創新發明,但學界培育的科技人員往往不足以滿足科研中試和開發的需求。三是“產”與“研”之間的不接軌,科學家(大學教授)主力基礎研究,多數希望多發表論文,把發明公諸同好,研究過程中精益求精不惜代價;這做法與產業界背道而馳,他們在商言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所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政府須統籌各類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鼓勵和規範發展新型研發機構,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引領作用,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市場主導 科研落地需時較長《決定》第7部分第27條提及香港,並強調特區要“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這措施對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非常關鍵。然而,落實跨境措施絕非易事,因為上述的“產、學、研”問題結合內地與特區政府(G2G)的體制差異,導致跨境“科技轉化”(Technology Transfer)難上加難。內地產業政策主要是由上至下(Top Down),中央主導;而香港則是由下至上(Bottom Up),市場主導。譬如,近年“低空經濟”是國際產業發展的焦點,內地各省市政府紛紛大張旗鼓,以“基建先行”戰略,投資低空交通設施,積極推動此產業;而香港則一貫的積極不干預戰略,主張以“市場拉動”。且看關注香港“低空經濟”發展組織經常引用的深圳萬象天地的無人機送飲品項目,用戶可通過位處湖邊的戶外自動販賣機下定單,無人機便會從附近的商店空運商品到販賣機。深圳南山區政府大力支持在戶外設店,空中送遞服務看來非常方便,甚得香港組織讚許,並建議港府仿效,以類似項目先行先試,推動“低空經濟”。然而,香港政府選擇先找業界參與,確保項目的經濟可行性,再考慮是否進一步投資,但不少業界回應常問:“香港營商成本比內地昂貴,那麽要賣多少杯飲品才能回本呢?”由此可見政府的周詳考慮需時,香港推動科研落地所需的時間亦因此會較長。這現象並非單一,香港在推動“氫能”、“低軌衛星”經濟也出現類似情況,宜設法改善。 【知識庫】何謂「科技轉化」?•科技轉化(Technology Transfer,或稱科技成果轉化)是指將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成果應用於實際生產和生活中,從而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過程。•這個過程通常涉及多個階段,包括技術開發、產品設計、試驗生產、批量生產和市場推廣等。•跨境科技轉化是指將一地的科技成果應用於另一地方的過程,例如粵港之間的科技成果轉化已變得更加便利。 (作者係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專業及资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黄錦輝:為落實“人工智能+”行動制定策略
2024-08-20
0
0
文|黄錦輝 7月24日,筆者與多位立法會同僚與行政長官會晤,就2024年《施政報告》提交建議。由於近年人工智能發展勢如破竹,同時更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主體推動力,因此筆者在提交的建議中,提出制定《人工智能+策略》(以下簡稱“《策略》”),建議特區政府發展和部署人工智能應用,為香港未來經濟和民生各政策範疇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今年兩會首次把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列入政府工作報告,位於十大工作任務之首,即在“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之中,不少人因而把“人工智能+”視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動力。北京市政府為響應貫徹國家“人工智能+”戰略,於7月26日印發實施了《北京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涵蓋發展目標、標竿應用、示範應用、商業應用、建設聯合研發平台及加強保護措施,訂立的原因是務求“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生態,加速大模型技術創新與行業應用深度融合、互促共進、迭代發展,從而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助力北京作為首都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特區政府本已高度重視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於2022年年底公布《香港創科發展藍圖》(以下簡稱“《藍圖》”),人工智能發展已包括在內,與生命健康科技、先進製造和新能源科技並立為三大聚焦產業。而在數碼港設立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階段最快於今年底投入服務。另外,科學園InnoHK設有人工智能的研發平台,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LSCM)、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和汽車科技研發中心(APAS)亦有有關人工智能的研發。因此,《藍圖》對人工智能發展的預期大為不同,而《政府工作報告》引入“人工智能+”行動,亦是今年的事。筆者認為應儘快訂立《“人工智能+”策略》,重新定位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劃,尤其是整合上述各種已展開的人工智能研發,並確立人工智能發展的目標,推動在港建立整體健全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特區政府應在各政策範疇以及政府服務中廣泛引入人工智能的應用,並透過鼓勵措施,積極鼓勵商界及非政府組織廣泛採用。在《策略》執行初期,可先挑選人工智能發展已臻佳境的範疇先行先試,例如在教育、醫療、社會福利領域。有關人工智能的研發,亦可參考北京市的《行動計劃》,建設聯合研發平台,整合各項研發資源和高質量數據,建設聯合研發環境,以推進人工智能在公私營場景中的應用。在私營領域,特區政府則應透過各項現有資助計劃,大力推動、鼓勵私人企業引入人工智能,最終達致推動經濟、提升生產力、改善民生的效果。 (作者係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專業及资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黃錦輝-紫荊雜誌_紫荊網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前會長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