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昨日在北京盧溝橋畔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揭牌儀式。這是香港在內地設立的首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標誌着香港愛國主義教育邁向新里程。香港青少年通過教育基地了解歷史,學習偉大的抗戰精神,有助增強作為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奮發有為,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中國人民的抗戰開始得最早、時間最長、犧牲最慘烈,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守軍奮起抵抗。“盧溝橋事變”暴露了日軍吞併全中國的狼子野心,也成為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轉折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設立在盧溝橋畔,具有特殊意義。紀念館以珍貴詳實的歷史文物、照片及視頻資料,直觀形象地呈現中華民族14年的偉大抗戰歷史,昭示後人勿忘歷史、勿忘國恥、珍惜和平,激勵中國人民建設更強大的祖國。
如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內設立內地首個“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港澳青少年打開了一扇通向歷史深處的大門,別具意義。作為全面抗戰爆發的歷史地標,盧溝橋不僅承載着歷史的節點意義,也是中國人民抗戰精神的象徵所在。港澳青少年瞻仰盧溝橋,進入抗戰紀念館,通過近距離接觸這些歷史實物,能夠跨越時空,感受先輩們在民族危亡關頭展現的偉大抗戰精神,那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這種直觀的歷史教育,沉浸式的體驗,遠比課本上的文字更有衝擊力,它能夠在青少年的心中播下民族認同的種子。
香港與祖國的命運始終緊緊相連。抗戰期間,香港民眾與內地同胞一道,為民族、為祖國、為正義而戰,成功捍衛祖國山河和民族尊嚴。香港抗戰是全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留下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跡。通過基地教育平台,香港青少年能夠感受到香港和祖國內地抗戰的歷史連結,以及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連結,這既是對歷史的尊重,亦加深自我身份認同,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重要歷史轉折點。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競爭日益激烈。港澳青少年作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生力量,需要從先烈的艱苦奮鬥、不屈不撓中汲取勇氣和定力,貢獻自己的獨特力量,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祖國和人民的殷切期待。
盧溝橋的槍聲已經遠去,但歷史的回響永不消逝。當香港青少年進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他們感受到的不僅是厚重的歷史,更是一種面向未來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將轉化為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實際行動,使香港青少年成為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的中國新一代,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寫下輝煌篇章。
抗戰歷史教育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正如昨日有出席儀式的香港青年指出,歷史深刻地提醒我們,沒有國家的強大,就沒有香港的安定;沒有民族的團結,就沒有今天的成就。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學習平台,期盼更多香港青少年能一起走進基地,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在文化中探尋根脈,弘揚抗戰精神,更好地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等發展機遇,為國家、為香港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為大公報社評,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