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補貼成“生意”,莫讓逐夢變“逐利”-紫荊網

創業補貼成“生意”,莫讓逐夢變“逐利”

日期:2025-09-0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近年來,各地不斷加碼大學生創業扶持。然而,暖心政策卻被一些不法商家“鑽了空子”。近日,據《法治日報》報道,一些“代辦大學生創業補貼”的帖子出現在社交媒體。有的中介機構以“穩拿補貼”為誘餌製造陷阱,將“暖心助力”做成了一門“黑心生意”,值得警惕。

打開部分社交平台,有關大學生創業補貼的“攻略”“祕籍”撲面而來。在其引導下,創業補貼似乎可以隨意“薅羊毛”。深入調查這些“補貼代辦”,記者發現,一些中介機構一邊用“高補貼”“零門檻”“白嫖”等話術誘導,一邊通過僞造營業執照、虛構創業項目、收取高額“代辦費”等手段鑽空子。更有甚者,為矇混過關,教唆學生提供虛假材料。待補貼申請失敗或學生髮現端倪時,便以“政策變動”“材料問題”為由推諉扯皮,讓學生吃下“啞巴虧”,甚至捲入虛開發票、騙補等違法漩渦中。種種行為不僅掏空畢業生的錢包,更踐踏了政策善意。

亂象背後,“黑心中介”難辭其咎,政策執行中的疏漏也不容忽視。一方面,政策從發布到落地的“最後一公里”未打通。有的地區創業補貼政出多門,科技、人社、教育紛紛出手,線上線下渠道五花八門,申請需要四處奔波、費時費力;有的地區申請材料要求模糊,缺乏具體指引,只能反覆修改嘗試,創業者不得不依賴市場中介。另一方面,審覈監管機制存在盲區。部分地區對創業項目的真實性覈查流於形式,僅依靠書面材料判斷,難以識別“為補創業”的虛假項目,導致市場有機可乘。

“補貼代辦”大行其道,也讓人看到了部分畢業生的浮躁心態。補貼是“扶上馬送一程”,不是“天降橫財”,更不是“空手套白狼”。一些學生將補貼當作投機取巧的“生財之道”,這種心態讓他們對“白嫖補貼”的宣傳缺乏抵抗力,甚至主動尋求中介幫助,這無異於殺雞取卵,捨本逐末。

讓創業補貼迴歸政策初衷,要有“堵疏結合”的組合拳。在“疏”的層面,打通政策落地的“毛細血管”,整合多平臺資源,搭建統一的創業服務平台,實現“一次線上註冊、多類補貼發放”,或簡化申請流程,探索“免申即享”,讓畢業生少走彎路;在“堵”的層面,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跨部門覈查機制,對創業項目的經營場所、資金流向、實際運營情況進行動態跟蹤,對“零經營”“虛假註冊”的項目堅決拒補,對涉嫌代辦的中介依法嚴懲。

逐夢更要合法獲利,“紅利”不能變成“黑產”。唯有信息更透明、審覈更嚴格、懲戒更有力,才能讓政策紅利滴灌到創新的土壤,讓創業努力迴歸純粹。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郭孟琦 校對:李天源 監製:姚潤澤
請記住,這28個名字!
我國科研人員開發可用於癌症免疫治療的“納米標記機器人”
五大洲代表確認出席香港國際中醫藥大會
名中醫落區義診!9月香港這場中醫藥盛會等你來打卡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