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溢出效應不止在賽場-紫荊網

賽事溢出效應不止在賽場

日期:2025-09-11 來源:經濟日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杭州亞運會、哈爾濱亞冬會等大型賽事帶動周邊地區消費顯著增長;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季後賽等職業賽事門票銷售火爆;“蘇超”單場上座超6萬人,帶動江蘇全域多場景消費超380億元……“十四五”時期以來,我國賽事經濟蓬勃發展,全方位帶動相關產業升級,在擴大內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一場比賽,奔赴一座城”“一日比賽,多日停留”,這樣的場景正在越來越多的城市上演。把賽事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也成為不少地方的發力方向。以今年的無錫馬拉松為例,賽事共吸引42.6萬名觀衆及跑者參與,直接帶動餐飲、住宿、旅遊等周邊產業效益5.05億元,同比增長78.2%。

賽事經濟的溢出效應遠不止於此。近年來,在各地大小賽事中,配套設施不斷完善,贏得廣大運動員和觀衆的好評。不少城市突出辦賽創意,讓賽事變得有滋有味。比如,“蘇超”通過“一城一隊”的設置,將足球與城市認同緊密相連,一個個帶有城市印記的話題屢屢登上熱搜。這種開放、自信與包容,使“蘇超”成為球迷狂歡的舞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如何更好利用賽事點燃消費熱潮?關鍵在於着眼群體需求,制定精準策略,讓潛在的市場需求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行為。具體而言,強化支撐,注重引流,制定科學合理的賽事發展規劃,建立“政府引導+市場化運營+社會資本參與”的機制,明確各方權責,定期評估和調整賽事策略,以確保賽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賽事前後,如何做好接駁?客流量巨大,如何保障安全?安檢的便捷、門票的防僞、流程的簡化等,都需要系統協調、流暢運轉。

還要做好“賽事+”文章,推動“賽事+旅遊”“賽事+文創”“賽事+健身”等融合發展,持續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比如杭州亞運會結束後,有的地方改造比賽場館向市民開放,助力全民健身;有的結合旅遊項目和節慶活動,舉辦山地自行車賽等賽事,帶動當地民宿發展和農特產品消費;還有的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群衆性賽事,吸引更多遊客打卡,讓賽事的溢出效應不止在賽場。

來源:經濟日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郭孟琦 校對:李天源 監製:姚潤澤
請記住,這28個名字!
我國科研人員開發可用於癌症免疫治療的“納米標記機器人”
五大洲代表確認出席香港國際中醫藥大會
名中醫落區義診!9月香港這場中醫藥盛會等你來打卡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