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正式啟動倒計時100天之際,海南自由貿易港推介會暨政策解讀會9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向香港業界等人士介紹全島封關運作的政策安排及海南各產業的現況。

據政策解讀,封關是指將海南島全島建成一個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實施以“‘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為基本特徵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將於今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這標志著海南自貿港建設進入全新階段。封關後,海南自貿港將實施更加開放的政策,與國際的往來將更加自由便利,與內地的聯繫將更緊密高效。
據相關發布,封關政策措施包括“一線”進口的“零關稅”商品稅目比例將由21%提高至74%,在島內享惠主體之間可以免進口稅收流通,加工增值達到30%的可免關稅銷往內地;對“零關稅”貨物、放寬貿易管理措施貨物等實行低干預、高效率的精準監管等。
海南省委書記馮飛出席推介會,並在致辭時指出,五年來,海南的開放力度越來越大,產業體系越來越優,發展環境越來越好,群眾的獲得感越來越強,為全島封關運作打下了堅實基礎。馮飛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海南自貿港建設都是重大國家戰略,二者的互動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推力。
數據顯示,香港是海南最大的外資來源地,佔海南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七成以上;也是海南最大的服務貿易夥伴。馮飛表示,一批涉及法律、會計、咨詢的高端服務業合作項目已落地海南。
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致辭時表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特區政府會全力發揮好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發揮香港所長,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貿港的聯動發展。
此外,丘應樺表示,香港將同時引入國際項目到海南、服務海南資金投資海外市場,與海南創造更多互利共贏的合作,共同為國家的高質量發展和提升經濟動能作出貢獻。
海南自貿的其中一項政策為“零關稅”,而香港亦以“零關稅”著稱,因此面對外界不時流傳“海南替代香港”“讓海南和香港互相競爭”等說法,海南省財政廳廳長蔡強解讀政策時強調,從制度設計上,這是不存在的。
瓊港兩地的“零關稅”事實上存在顯著區別,蔡強指出,中國內地目前共有8960個稅目,海南12月18日實行零關稅時的商品涉約6600個稅目,即徵稅商品稅目約2300個。他說:“香港是無稅的,除了煙酒油進口要徵稅以外,其他的東西都不徵稅。”他解釋,海南的“零關稅”是主要面向生產類企業所要用到的設備或原材料等商品。
根據海南的“零關稅”政策內容,“一線”進口的“零關稅”商品稅目比例將由21%提高至74%,在島內享惠主體之間可以免進口稅收流通,加工增值達到30%的可免關稅銷往內地。
“海南與香港地區產業互補性強。”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李枝平表示。他又說封關後,海南將借助香港地區的開放和國際網絡優勢,更便捷地聯通全球市場;香港地區也可以依托海南地緣、資源和政策優勢,將香港優質產品以更優惠的價格進入內地消費市場。他舉例,依托海南“零關稅+加工增值免稅”政策,香港地區電子、醫藥企業在海南設廠,可構建“香港接單-海南生產-全球銷售”的跨境產業鏈。

當天的活動除了聚焦全島封關運作啟動後的瓊港合作機遇外,亦針對海南文旅、科技等重點產業進行推廣,會上還進行了現場集中簽約,海南和香港兩地有關單位和企業簽約12個項目,涵蓋文旅、科技、食品加工等多個領域。香港特區政府官員、中央駐港機構負責人、香港社會各界人士及媒體記者等逾400人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