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答紫荊雜誌:我國成為世界上增綠最多、最快的國家-紫荊網

自然資源部答紫荊雜誌:我國成為世界上增綠最多、最快的國家

日期:2025-09-10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紫荊雜誌(記者 莊蕾)北京報道:9月1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請自然資源部部長、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關志鷗,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孫書賢,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自然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許大純,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劉國洪介紹“十四五”時期自然資源工作高質量發展成就,並答記者問。

微信图片_20250910131600_28_5
新聞發布會現場

紫荊雜誌記者在會上提問道,“十四五”期間,國家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請問我國在國土綠化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有哪些重點變化和突出特點?

劉國洪對此回應道,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們共完成了國土綠化面積5.49億畝,其中造林面積1.85億畝,相當於一個福建省,新增森林蓄積量相當於一個大興安嶺林區。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超過25%,為全球貢獻了大約25%的新增綠化面積,成為世界上增綠最多、最快的國家。

劉國洪介紹,主要的變化特點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由單一種樹植綠向生態系統治理轉變,綠色的家底更加厚實。比如在重點的生態區域,我們組織實施了“三北”工程、“山水工程”等重大工程,持續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發出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這樣一個偉大號召以來,已經完成建設任務1.64億畝,科爾沁沙地正在重現稀樹草原風光,塔克拉瑪幹沙漠戴上了“綠圍脖”。再比如在城鄉生活區域,持續推進綠化、美化、彩化,全國城市建成區的綠化覆蓋率達到43.32%,村莊的綠化覆蓋率達到32.01%,城鄉居民“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清新環境可感可及。與此同時,“增綠就是增優勢,植樹就是植未來”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全社會愛綠、植綠、護綠已經蔚然成風。

W020250910427021351454
新聞發布會現場(圖:國新網)

第二個特點是著力壯大林草產業,由發揮森林的生態效應為主向發揮多重效益為主轉變,生態惠民利民更加凸顯。我這裏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在增收就業方面,2024年全國林草產業總產值超過了10萬億元,帶動了6000多萬人就業增收,浙江安吉的竹子產業創造了192億元的產值,帶動了當地近4萬竹農增收。另外,生態護林員隊伍全國穩定在170多萬名,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第二個例子是在改善生活品質方面,森林是巨大的“糧庫”,我國森林食物年產量超過2億噸,成為繼糧食、蔬菜之後第三大重要農產品,僅油茶種植就達到7500萬畝,茶油年產量超過了100萬噸,這些豐富充實了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和“油罐子”。

第三個特點是建立健全全國的國土綠化制度體系,由注重擴綠已經轉向了擴綠興綠護綠“三綠”並舉。國土綠化更加科學、節儉、務實。這裏有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堅持規劃引領,我們按照“多規合一”制度,推動綠化相關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科學確定造林綠化目標任務和空間布局。二是創新綠化機制,優化天然林保護修複、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生態保護差異化補償制度,有力激發造林綠化的內生動力。三是強化法治保障,制修訂了《森林法》《濕地保護法》《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為國土綠化提供了堅強的法制保障。四是完善責任體系,全面推行林長制,在全國設立五級林長,總共有130萬人,嚴格資源保護監管,這幾年森林草原的火災次數和受害面積都處在歷史低位。

“國土綠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將和全國人民一道,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共同把祖國的山變得更綠、水變得更清、家園變得更加美麗。”劉國洪說。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莊蕾 校對:馮琳 監製:魏東升
一連三日香港看京劇! “香江國粹情——2025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香港行”今日啟幕
單日進尺2618米!我國油氣井鑽探速度刷新紀錄
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國家公園法 明年1月1日施行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