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 莊蕾)北京報道:9月9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關於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有關情況。

體育總局副局長李靜在會上表示,9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向社會公開發布《關於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是適應體育產業發展新趨勢作出的新部署,為下一階段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意見》一共提出20條舉措,主要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總體發展目標清晰。在宏觀層面上,提出到2030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7萬億元。在微觀層面上,提出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體育企業和體育賽事,這既是發展目標,也突出表明做強企業和賽事,是實現7萬億元目標的重要著力點。二是下決心做強體育消費市場。圍繞高質量這一主題,聚焦好產品、好服務、好體驗,一方面,加大高水平賽事活動、戶外運動內容、優質體育用品供給,加快培育經營主體,提高供給能力;另一方面,重視消費需求和消費體驗,積極豐富消費場景和活動,鼓勵各地推出惠民舉措,穩步擴大消費群體,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三是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切實增強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既強調增強人才、金融、場地等要素的支撐力度,又強調行業融合、區域協調、數字賦能等創新舉措,為體育消費持續擴大提供堅實基礎,為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相較於以往的政策,這次《意見》在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高質量上有哪些新的亮點和突破?李靜指出,《意見》從供需兩頭發力,深入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亮點和突破還是很多的。從供給端,一是關注體育賽事,既要“好看”,又要“好辦”。“好看”就是從觀眾角度出發,提高體育賽事的質量,提出構建多層次賽事體系,提高職業賽事發展水平。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賽事,支持將有條件的賽事納入奧運會積分賽(資格賽)體系,加強對各地申辦、舉辦國際賽事的統籌和指導。
李靜稱,據統計,今年體育總局系統計劃舉辦或支持舉辦600多起國際賽事,並預計舉辦190餘項全國錦標賽、冠軍賽等高水平國內賽事,在數量和質量上予以保障。同時,出臺《合作組建國家高水平運動隊管理辦法(試行)》,努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讓比賽更精彩、更出彩。“好辦”就是從辦賽角度出發,讓辦賽主體少跑路、快辦事、多獲益,提高賽事舉辦質效。提出推動道路、水域等公共資源進一步向體育賽事活動開放,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鼓勵各地將辦賽服務納入“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推進實施體育賽事相關版權確權及交易服務,提高可售(發)票數量等。主動破解一批長期限制賽事經濟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釋放發展潛力。二是聚焦培育經營主體,降低融資成本,提高創新能力。鼓勵用好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用足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穩步降低綜合融資成本,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體育產業投資建設,推動體育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引導更多體育裝備企業成長為專精特新企業。
李靜介紹,從需求看,一是促進運動項目普及推廣。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學校體育教練員隊伍建設,以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公益性青少年賽事為重點,推動青少年掌握體育技能。組織實施“跟著微短劇去運動”創作計劃,開展“跟著冠軍去健身”活動。二是提出惠民舉措。鼓勵工會使用會員會費支持職工開展體育健身活動或觀看賽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放數字人民幣體育消費紅包等,鼓勵各地舉辦體育消費季、消費月、消費周等促消費活動,讓人民群眾更有意願參與體育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