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 江心雨)9月11日香港報道:2025年9月10日至11日,安徽再芬黃梅藝術劇院攜《羅帕記》《女駙馬》亮相“國風國韻飄香江”文化演出季,於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與香港觀眾見面。

《羅帕記》首秀香江 《女駙馬》再繹經典
據介紹,此次在港上演的《羅帕記》係首次亮相香港,作為黃梅戲傳統劇目之一,《羅帕記》與《天仙配》《女駙馬》並稱黃梅戲“三絕”,它將流行的公案戲演變為一出世俗家庭的倫理戲,有“三勸夫君”、“回孃家”、“一見羅帕痛在心”等眾多高難度唱段,唱腔豐富,感染力強,在港首演後反響熱烈,有香港市民觀演後表示希望以後能有更多這樣的劇目來港演出。

作為黃梅戲演出頻次最高劇目——《女駙馬》此番亦不會缺席。11日晚,經典黃梅戲《女駙馬》由中國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領銜主演。據悉,韓再芬在1958年原版《女駙馬》傳統基礎上融合了話劇、影視等表演藝術手法,讓經典劇目煥發新風采。韓再芬表示,《女駙馬》堪稱黃梅戲“頂流”,幾乎人人喜愛,希望此次再度登上香港舞台,能夠為更多市民打開一扇通往黃梅戲藝術之窗。

從邵氏電影到文化橋樑 韓再芬期待黃梅戲“親近美學”滋潤香江
憑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邵氏電影公司拍攝一系列黃梅調電影奠定的受眾基礎,黃梅戲在香港並不陌生,許多市民對其懷有兒時記憶,韓再芬接受紫荊雜誌記者採訪時介紹道,她希望持續來港演出的過程中可以喚醒港人的黃梅記憶,激發共鳴。
除卻電影淵源,韓再芬續指:“中國戲曲劇種眾多,黃梅戲的獨特在於真誠、質樸、清純、自然,與人天然‘親近’。”面向香港這座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世界都會,韓再芬相信,黃梅戲“親近無隔”的美學特質,正契合多元社會的審美與心靈期待。她期待以更加密集的往來,讓黃梅戲這顆文化種子在香江土壤中被滋養、開花、結果,進而“賦能城市”,成為安徽與香港之間一座溫潤而堅實的文化橋樑。

傳承“不等老”、“不啃老本”
在談及青年群體的藝術教育和黃梅傳承上,韓再芬表示,戲曲傳承需延綿不斷,不能等上一代老了才培養下一代,“每代人追求不同,我們這一代較前輩更具國際化與視野,自有我們的追求;下一代會成什麼樣,現在不可預測,但精神傳承一致,有人才,就不怕(藝術)事業不得前行”。而“人才培養是‘慢工活’,要耐心等他們成熟”,“昨晚這台戲(《羅帕記》)幾乎全是年輕人,可喜的是藝術成熟度已經很高,台下反應很好,觀眾不會因‘年輕’而質疑他們”。
但傳承不代表“啃老本”,她強調,黃梅戲將隨着社會審美與精神需求的發展,不斷推出更多現當代題材的新劇目,持續與時代對話,創作出與當代人緊密相連的作品。她表示,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將一批新劇目帶來香港,與觀眾見面。
據悉,本次“國風國韻飄香江”文化演出季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香港特區政府、香港中聯辦指導,紫荊文化集團下屬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