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頭達濠,有一家傳承了五代的老字號——晶華魚丸。鏡頭下,新一代傳承人梁少忠攤開一雙“一半白一半黑”的手,這是魚漿必須保持在5度以下低溫長期浸泡留下的痕跡。
他曾是家人眼中的“少爺”,北師大畢業後卻選擇回到家鄉,從“捏丸子”學起。七年磨一劍,從需要三個鬧鐘才能叫醒,到如今掌管現代化工廠,他將父輩“手臂測水溫”的經驗,轉化爲39-40度的精準標準。
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魚丸製作技藝”市級傳承人、晶華魚丸第五代傳承人梁少忠,以“守護百年技藝,煥發非遺新生”爲使命,將家族傳承160餘年的達濠魚丸技藝推向新高度。作爲市級非遺傳承人,他既堅守傳統工藝精髓——如以手臂內側皮膚感知水溫、手工摔打魚糜等古法工序,又推動全流程標準化改革,引入溫度計精準控溫、巴氏滅菌延長保質期等現代技術,讓非遺技藝適應現代市場需求。
“我明顯感知到,一些非常扎實的傳統魚丸,其實在慢慢被淘汰。”面對年輕一代對傳統工藝的疏離,梁少忠坦言:“非遺傳承需讓文化之美超越辛苦表象。”他以家族五代人的堅守爲底氣,致力於讓達濠魚丸從“舌尖記憶”昇華爲“文化符號”,爲傳統行業注入可持續生命力。他遠赴日本學習,將魚肉視作“麵粉”,大膽創新:海苔魚卷、魚肉零食、乃至未來的“魚肉蛋糕店”……他讓百年魚丸擁有了無限可能。
然而,創新之上,是沉甸甸的家族榮譽感。“做了五代人,到我這一代不能丟臉。”他最大的夢想,是建一座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讓女兒一代能先愛上這份美好,再談傳承。
本期《可看非遺》走進百年老字號晶華魚丸,看五代傳人梁少忠如何爲傳統技藝尋找當代答案,讓一顆魚丸在新時代重新定義自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