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 更多
專家:大陸懲戒利劍向“台獨”分子發出嚴厲警告
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
紫荊2022-08-18 0
Nation’s complete reunification process unstoppable
Last Wednesday, the Taiwan Affairs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published a white paper titled “The Taiwan Question and China’s Reunification in the New Era”.
收藏雜談2022-08-18 0
視頻 更多
紫荊號 更多
吳子倫:《2022施政報告》期望——發展離島文化深度遊 為港創造百億商機
旅遊是香港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在疫情前為超過25萬人提供工作機會,也貢獻了約4.5%的國民生產總值,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多年來,香港旅遊都是以購物為賣點,特別是名牌產品,隨著港元升值、海南免稅購物等挑戰,這種旅遊模式逐漸失去優勢。加上香港缺少新旅遊景點,入境檢疫措施亦較鄰近地方嚴格,海外遊客不願將香港列為旅遊首選地。雖然特區政府早前提出了「雙城三圈」的發展理念,建議將北部都會區的東邊發展成生態旅遊景點,但有關模式沒有善用香港自身中西文化融合的優勢,亦難以持續發展,預期效果有限。要令香港再次吸引到全球遊客的焦點,筆者建議善用離島資源,發展文化特色深度遊。 在討論前,必須對“離島文化深度遊”作出定義。顧名思義,有關的旅遊計劃是希望善用離島固有的傳統文化和故事資源,以創新手法進行展示及活化,並創作出更多商標,藉此打造出跳島文化旅遊的國際品牌,最終實現文化輸出的願景。筆者建議發展離島,主要原因有四:第一,它們有著海島的渡假風情,同時傳統文化元素仍然保留,為遊客帶來新鮮的體驗;第二,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跳島遊模式在日本成功實踐,吸引大量遊客參觀,2019年就有118萬人參觀,帶來180億日元的經濟收益,是值得參考並在離島優化實踐的模式,彌補離島缺少大型盛事的不足;第三,離島是香港十八區面積最大的一區,佔全港面積的16%,具有擴充發展的可行性;第四,離島算是租金最便宜的遊客區,可以為年輕創作者提供創作和銷售產品的機會,讓他們在文創產業中找到自身的職業路向,共同實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 第一,政府應增加離島的公共設施數目,應付未來大幅增加的遊客數目。現時,政府在興建公共設施的標準是參考區內居住的人數,但離島作為遊客區應將遊客人數一併計算,而且是以每個島作單位,並非以整個離島區作考慮,避免大多數設施都落戶到大嶼山,而忽略其他島嶼的需求。 第二,離島旅遊的瓶頸往往來自渡輪班次、住宿、餐飲等旅客接待能力的不足,政府有必要作出加強。回看過去日子,太平清醮時期每天就有數萬人湧入長洲,旅客接待尚算能勉強應付,可是不少島嶼的配套仍未達到長洲的標準,在發展跳島遊時應加以考慮作出支援。要是成本問題無法加開島嶼間的渡輪班次,政府應考慮讓島民申請街渡牌照,並嚴厲打擊無牌船隻,讓島民在安全的情況下提供交通服務,以作輔助。 第三,善用空置場地,供非牟利團體和專業團體租用,為青年藝術家提供創作及產品銷售的空間。正如上述所言,因為政府跟隨人口基數興建設施,因此離島的設施較其他地區少,特別是文化相關的場地。在“離島文化深度遊”起動之初,投入大量金錢興建文化設施亦未必符合成本效益。筆者認為應善用空置校舍,加快對非牟利團體和專業團體的申請審批,特別是與島嶼相關的團體,在促進離島成為國際品牌旅遊景點的同時,讓其變成年輕藝術家的搖籃。 第四,成立離島文化深度遊發展委員會,平衡不同持份者的聲音,確保計劃按時間表推行。“離島文化深度遊”涉及大量的島嶼合作和規例改變,因此有必要像大嶼山般發展專責小組,讓不同島嶼的代表及各個專業的人士擔任委員,讓事情可以有更全面的思考,最終把計劃更好落實。 旅遊和文化是相輔相成的產業,我們必須將文化軟實力融入社區、融入生活,透過旅遊做好文化輸出,善用香港接國際的經驗,並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筆者深信只要做好“離島文化深度遊”,將會為香港帶來數以百億元的經濟得益和實現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及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定位。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雲浮市青聯委員
2022-08-18 0
陳勇:協助赴內地港生刻不容緩 建立新力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6月28日,內地宣布放寬入境隔離規定至「7+3」,即7天隔離加3天居家健康監測。香港人喜聞樂見,往內地的機票及金巴車票隨即售罄,一票難求,深圳健康驛站名額亦競爭激烈,不少港人——特別是到內地就學的青年紛紛向我們民建聯、新社聯求助,希望盡快前往內地。 根據統計數字,約一萬六千名香港學生正在內地高校就讀,其中廣東地區就讀港生近八千人,而2022年香港中學畢業生報名到內地升學的人數達一萬三千人,其中近五千人經文憑試招生報名而獲錄取。 開學在即,大量港生急欲到內地註冊及上課。惟現時香港入境深圳,每日只有二千個配額,嚴重短缺,而且從過往「先到先得」改為「搖號抽籤」分配,故只能聽天由命,祈求運氣到來。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曾寄語香港「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特別關心關愛青年人」,故兩地政府部門責無旁貸,須想方設法為港生解決上述燃眉之急,讓他們不致喪失學位,錯過於內地生活的寶貴經驗。就此問題,筆者建議政府: 一,爭取擴大深圳「人文關懷通關」對象,加設「赴內地就學和升學的學生」類別,讓他們順利通關。 二,鑑於隔離酒店房間的配額「僧多粥少」,擴大「人文關懷通關」對象無疑會擠壓其他類別的配額,容易衍生其它問題,而讓港生及時赴內地就學的理由充分,毫無疑義,故政府應藉機促成在本港設立「在港驛站」,令隔離房間數量大增,供「人文關懷通關」的各類對象隔離,日後再延展至其它赴內地市民。 三,即使成功落實上述兩項建議,政府宜同時促請國家教育部發出指示,讓各高校延遲港生報到及上課限期,以防缺漏。 赴內地就學的港生是香港的「預備役」。他們於內地生活數年,能熟悉內地民情,建立人脈,畢業後將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無可比擬的「戰力」。本人再次促請兩地政府部門快馬加鞭,讓港生及時赴內地報到及上課。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2022-08-18 0
陳勇:星洲沒有星洲炒米 香港絕非英殖民地——淺談香港推行國民教育(一)
港人一直喜歡吃星洲炒米,直至知道星洲沒有「星洲炒米」,不禁疑惑地問:「真的嗎?」起初難以置信,但很快就會接受曾深信不疑的「真相」,原來是以訛傳訛! 以訛傳訛這個現象,亦同樣地發生在嚴肅的歷史上。 香港傳媒於6月報導,「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教科書明確表示英國在香港只是實施「殖民管治」,香港不曾是英國殖民地。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教育局先後重申,《基本法》第1條和序言均清楚指出國家是恢復行使主權,主權從來都在。 早在1972年,「香港是殖民地」的概念已從課程中摘除。可是,2019年黑暴事件,有黑衣人高舉英國國旗,以香港曾是「殖民地」的錯誤依據來為自己劃定立場,有年青人更激動地以「我在殖民地長大」作情感歸邊。到底,誰在刻意引導,習非成是?誰在利用政治偶像、教育、傳媒、娛樂、商品、時尚潮流等等渠道繼續進行軟推銷呢? 星洲沒有星洲炒米,但顧客看餐單看多了,就真以為星洲有「星洲炒米」。有人說過去半個世紀內成長起來的香港人少有國家觀念,「中國人」身份缺失。錯誤的歷史觀誤導了何止兩代香港人!更令人傷心的是,人們因此以「殖民地」記憶作為成長印記,為此背離真正的故國故土,去追逐虛幻的情懷。 港區國安法實施近兩年,香港由亂及治,由治而興。未來,怎樣使港人,尤其是年青人,人心思定、思歸呢?袞袞諸公,刻不容緩啊!必須有勇有謀,以五年任期為限,糾正半世紀的錯誤,肅清遺毒,正本清源。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2022-08-17 0
紫荊
青海大通縣山洪災害死亡人數升至16人 另有36人失聯
2022年08月18日紫荊
專家:大陸懲戒利劍向“台獨”分子發出嚴厲警告
2022年08月18日紫荊
戴耀廷、黃之鋒等29名被告承認“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
2022年08月18日紫荊
中央和香港特區全力營救失聯者
2022年08月18日紫荊
攜手共建美麗幸福西藏——中共十八大以來對口支援西藏工作成就綜述
2022年08月18日紫荊
我國入選聯合國非遺名錄名冊項目總數世界第一
2022年08月18日紫荊
外交部發言人:希望美方將一個中國原則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2022年08月18日紫荊
青海大通發生山洪災害致4人死亡27人失聯
2022年08月18日紫荊
震驚!柬埔寨人口販賣案細節曝光
2022年08月18日紫荊
“國情深睇驗”!港澳青少年在深圳開啟國情研學之旅
2022年08月18日紫荊
香港特區立法會舉行第二次前廳交流會 討論打擊衞生黑點等議題
2022年08月18日紫荊
“東北來得比較多,我十分關心這裡的振興發展”
2022年08月18日紫荊
四川臥龍誕生全球圈養大熊貓最重幼仔
2022年08月18日紫荊
李克強在廣東考察
2022年08月18日紫荊
李家超訪體院與運動員交流 稱特區重視體育發展支持年輕人追夢
2022年08月16日紫荊
中共中央台辦發言人受權宣布對列入清單的一批“台獨”頑固分子等人員實施制裁
2022年08月16日紫荊
蔡若蓮:學校有責任確保持黃碼學生申報
2022年08月13日紫荊
多個國際組織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2022年08月13日紫荊
留學生“一帶一路”樂隊:把中國唱給世界聽
2022年08月13日紫荊
新華社評論員:“挾洋謀獨”沒有出路 “以台制華”注定失敗
2022年08月13日紫荊
凝聚創新共識 香港發展創科產業的氛圍日趨濃厚
2022年08月13日紫荊
第十三屆魯青獎香港賽區獲獎名單出爐 112位選手得獎
2022年08月13日紫荊
神奇的嫦娥五號 | 89台發動機為“嫦娥奔月”保駕護航
2022年08月13日紫荊
事故調查|紅館演唱會鋼索金屬疲勞致斷裂
2022年08月13日紫荊
有片|東部戰區礪兵台海視頻集錦
2022年08月13日紫荊
新華社評論員:牢牢把握中國統一大業新的歷史方位
2022年08月12日紫荊
香港故事|港漫新動力 畫出香港風
2022年08月12日紫荊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2022年08月12日紫荊
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意義重大
2022年08月12日紫荊
香港美食博覽開幕
2022年0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