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端:拼經濟為民生是香港的施政重心

盧文端:拼經濟為民生是香港的施政重心

日期:2023-10-06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盧文端

本港社會形勢已經發生重大改變,但爭論的問題似乎仍然不少。有朋友建議筆者談談對香港當前形勢的分析。綜合而言,本人的主要看法有3點:

一是李家超行政長官在國慶酒會致辭清楚表明,特區政府的施政重心就是拼經濟、為民生;

二是香港由泛政治化的“選舉型”社會向良政善治的“治理型”社會轉型,已經基本完成,這是香港全面開啟由治及興階段的基礎,更是特區政府實現工作重點轉移的保證;

三是我們必須謹記,無論國際環境如何惡劣嚴峻、變幻莫測,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對於國家最重要的戰略價值,不在於軍事,也不在於政治,而在於經濟,在於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的地位,香港務必要牢記習近平主席的殷切希望和教誨,“始終聚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

香港對於國家最重要的戰略價值在於經濟

港人共同心聲和中央殷切希望

李家超特首在國慶酒會致辭,高度集中論述和特別強調“為民生、拼經濟、做實事”。他說:“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我們要珍惜機會,謀發展、拼經濟、拼競爭力。我很高興看到香港在這方面的共識,非常強烈。”李特首這次講話,給社會傳達的最重要信息就是:拼經濟、為民生是香港的施政重心。在筆者看來,李特首發出這個強烈宣示,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這是廣大市民的心聲,也是中央的希望。

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年4月15日在香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致辭中,開宗明義直接引用習近平主席去年七一重要講話中那段語重心長的話:“香港是全體居民的共同家園,家和萬事興。經歷了風風雨雨,大家痛感香港不能亂也亂不起,更深感香港發展不能再耽擱,要排除一切干擾聚精會神謀發展。”夏主任說出了港人共同心聲和中央的殷切希望。

上任一年的李家超特首,將於今年10月發表第二份施政報告,正展開公眾諮詢。他在社交網站發布首條宣傳片,其中一句“市民過得幸福開心,我就開心”的話,在香港社會廣為傳播;片末還特別顯示習主席在七一重要講話再次重申的那句名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不僅讓人們看到,李家超特首的施政緊緊貼近市民的心,而且表明特區政府一直在認真落實習主席的七一重要講話。

港區國安法新選制

保證工作重心轉移

第二,香港正處於增強發展動能的重要時間節點。

2023年是一個具標誌性的年份,給香港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從國家層面來說,今年是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又是習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香港舉辦第八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透過視像發表主旨演講,並提出“四點希望”。

從香港方面來看,今年不僅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簽署20周年,其間內地與香港的貨物貿易總值增加逾兩倍,去年突破4.6萬億港元,而且是第一隻H股上市的30周年,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由1993年的700多家,增至今年8月的2600家。

正如李特首所說:“我們要繼續運用好‘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主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等,提升國際競爭力,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福祉。”

第三,香港國安法和新選舉制度的全面落實,為特區政府實現工作重點轉移,提供了保證。國安法的頒布實施,成為穩定香港局勢的“定海神針”。隨着國安法全面落實,學校乃至社會的國安教育有條不紊展開,特區政府也在積極準備基本法第23條立法。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正在穩步走向法制化、專業化的軌道。

中央主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在涉及政權架構的新的選舉委員會選舉、立法會選舉和行政長官選舉完成之後,新選制就已經是基本落實了。將於今年12月10日舉行的新一屆區議會選舉,是加強地區治理的重要一步,也是完善選制的必然延伸。

國安法和新選制這一對“組合拳”,不僅確保了香港的社會穩定,而且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有些遏制了“泛政治化”歪風,為香港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為民生、拼經濟,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證和有利的社會環境。

港對國家最大戰略價值在經濟

面對美國封鎖打壓,香港應該如何應對?這是香港必須處理好的一個突出問題。香港社會對此有不同看法,甚至出現一些爭論。筆者認為,不管在應對之策上有什麼不同意見,但我們始終牢記:香港本質上是一個經濟城市,香港對於國家的最大戰略價值,由經濟地位決定。

面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聯辦主任鄭雁雄的一段話很有啟發性:“世界有變數,香港有着數,世界有變局,香港有新局。”面對美國金融制裁,世界需要一個有強大國家支持、對金融資產的安全和進出自由具有充分保障的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面對“去美元化”浪潮,世界需要一個做大做強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香港;面對美國對中國發展的遏制封鎖,世界需要一個作為中國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結合點的“超級聯繫人”的香港,需要實行普通法、能夠作為與發達國家法治市場體系獨一無二的接口的香港;面對美國的圍堵,香港仍需保持與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仍然要重視與美國及其盟友的貿易往來,以經濟及商界的力量予以牽制和反制,等等。

據了解,中央有關部門和特區政府都鼓勵香港商界人士,與西方國家有關人士多接觸交往,以鞏固和加強雙方經貿聯繫。李特首多次率團出訪東盟和中東國家、香港多次舉辦國際金融高峰會,並取得許多積極成果,這些都說明主政者能夠洞悉國際大局、抓住機遇、開拓商機,加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推動香港實現由治及興。由此,我看到了一個明天會更好的香港,相信這也是大家的共同期盼。

(作者係第十屆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原文刊於明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趙欣 監製:連振海
香港歷史博物館明日起舉行東江水供港60周年展覽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型無人機匯演要來了!碼住表演信息
在世最長壽老人迎來116歲生日
16名香港科學家入圍兩院院士增選 人數再創新高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