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之下,煙台毓璜頂醫院心外三科近日連續接診了多例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科主任劉朝亮表示,高溫季節正是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最易引爆的時候。
主動脈是人體最粗的血管,它如同一條高速路,負責將氧氣和營養輸送到全身的各個器官。主動脈壁由內、中、外三層結構組成,正常情況下緊密貼合。“但當主動脈內膜出現破口時,高速高壓的血流會衝進內膜與中膜之間,迫使兩層結構分離,這就是主動脈夾層。”劉朝亮告訴記者,主動脈夾層分為A型和B型。其中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最為兇險,48小時內死亡率高達50%,每拖延1小時,死亡率增加1%—2%,堪稱“定時炸彈”。
高溫之下
血管為何更易“撕裂”?
“高溫時,身體為散熱,血管會自然擴張,血壓可能暫時下降。但身體為維持重要器官供血,會啓動調節機制,反而可能升高血壓。同時,在進出空調房冷熱驟變、高溫下活動等情況下,人的血管會頻繁收縮舒張,如同被反覆拉扯的橡皮筋,極易導致主動脈夾層形成。”劉朝亮說,隨着出汗增多且未及時補水,血液會濃縮,導致黏滯度增加,血流阻力上升,加重主動脈壁的壓力。
如果是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斑塊沉積)患者,高溫和血壓的波動如同在已經老化的水管上不斷加壓、衝擊,極易在薄弱處發生內膜撕裂。此外,夏季人易煩躁、焦慮,這會直接導致心率加快、血壓飆升,成為撕裂血管的最後一股“蠻力”。同時,夏季晝長夜短,人們更易熬夜,生物鐘紊亂則會進一步削弱血管的穩定性。
胸背劇痛
別當成“普通中暑”或“空調病”
劉朝亮告訴記者,“撕裂樣”或“刀割樣”劇痛是最典型特徵。“疼痛常位於前胸、肩胛間區或後背,可延伸至頸部、下頜、腹部甚至下肢。疼痛強度達到頂峰往往只需幾秒到幾分鐘,患者常描述為‘此生最痛’。”此時,患者會出現血壓異常,“可能表現爲難以控制的高血壓,也可能因心包填塞或休克而出現低血壓。”
另外,患者還可能出現突發呼吸困難、暈厥、意識模糊、肢體麻木無力、肢體脈搏不對稱或消失、聲音嘶啞、吞嚥困難等症狀。“有高血壓病史且血壓控制不佳者;有馬方綜合徵等遺傳性結締組織病家族史者;長期吸菸、酗酒,或有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近期有劇烈運動、情緒激動或過度勞累史者等都是高危人群。”劉朝亮說。
如何安度
這個“拆彈”指南要記牢
首先是嚴控血壓。“即使感覺良好,也要堅持每天測量血壓(最好早晚各一次);嚴格服藥,切勿自行減藥停藥,高溫下血壓波動大,更需遵醫囑調整方案。”劉朝亮表示,要避免在高溫時段(10點—16點)劇烈運動。選擇清晨或傍晚進行散步、太極拳等溫和活動,及時補充水分;避免空調溫度過低(建議26℃左右),進出空調房時在門口稍作停留適應溫差;保持心態平和,避免過度緊張、焦慮或憤怒,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同時戒菸限酒,減少高鹽、高脂、高糖食物攝入,多吃新鮮蔬果和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避免排便時過度用力。
他提醒讀者,一旦出現突發、難以忍受的胸背劇痛,就有可能是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這時,患者應保持鎮靜,臥床休息,避免任何活動;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並清晰告知“懷疑主動脈夾層”,若患者有高血壓病史且血壓明顯升高,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降壓藥(如硝酸甘油),但切勿自行隨意用藥;等待救援期間,家屬要密切觀察患者意識和呼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