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營養補充食品有了國家標準 別讓咱家老人亂吃補品了-紫荊網

老年人營養補充食品有了國家標準 別讓咱家老人亂吃補品了

日期:2025-08-20 來源:河南日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俺媽前陣子胸悶氣短,瘦了許多,到醫院一檢查,發現是營養不良。”8月14日,鄭州市民李明(化名)向記者反映,他的母親平時不缺吃喝,還不時在網上買“補品”,患上營養不良實在讓他費解……

近年來,隨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醫療技術進步,人們的壽命不斷延長,老年人的營養問題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近日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老年營養補充食品(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更使得這一話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關於老年人補充營養有哪些常見誤區,意見稿對普通人來說有哪些指導意義,又將為相關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易被忽視的“隱形飢餓”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當今社會的物質生活相對富足,老年人應該不缺營養,但實際數據卻觸目驚心。中國老年醫學學會、中國營養學會等機構的研究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中,約有1/3存在營養不良問題。這意味着中國老年人營養不良的患病率處於較高水平,且可能隨着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而進一步加劇。

“老年營養不良如同‘溫水煮青蛙’,比較隱蔽,常常被人忽視。”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梁銳介紹。一項針對我國老年人的健康意識調查顯示,超過60%的受訪者表示,從未聽說過“老年人營養不良”這一概念或對其含義理解模糊,僅有不到30%的老年人能夠準確識別出營養不良的常見症狀。甚至在已經確診存在營養不良問題的老年人中,也只有約40%的人意識到自己的營養狀況不佳並主動尋求醫療或營養干預。

“這些數據反映出老年人群在營養健康管理上的嚴重滯後。”梁銳說,比較常見的是,不少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習慣於“將就”,常以剩飯、速食或粥、饅頭、麵條等簡單食物應付一日三餐,很少攝入富含蛋白質、纖維素、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營養的食物,雖說看上去“吃飽”了,但實際上人體細胞還在“忍飢挨餓”。

“除了造成肌肉力量減弱、運動功能減退,營養不良還會帶來傷口癒合延遲、免疫功能損傷,也可能殃及心血管及胃腸功能,導致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梁銳介紹,營養不良從多維度摧毀着老年人的健康防線,不僅給個人帶來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更在家庭護理、醫療資源消耗等方面給社會帶來巨大壓力。

梁銳提醒,如果出現非自願性體重減輕、肌肉萎縮、皮膚與黏膜變化、認知與情緒異常,或食慾不振、便祕、腹瀉等消化問題,就需要考慮營養不良的可能性,及時就醫。

有待矯正的營養誤區

“與兒童、青少年和中年人相比,老年人群的營養不良狀況因人而異,個體化特徵更為突出。”梁銳說,除了年齡增長導致的生理機能退化,以及疾病與藥物影響胃腸道對食物及營養素的吸收,一些觀念誤區也是造成老年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

比如十分流行的說法“千金難買老來瘦”,就帶有很大的誤導性。“部分老年人一味追求低體重,長期保持低熱量攝入或過度清淡飲食,蛋白質和脂肪就會吸收不足。”梁銳介紹,體重丟失往往是營養不良和健康狀況惡化的徵兆信號,增加患病、衰弱、失能乃至死亡風險。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高齡老年人體質指數適宜範圍與體重管理標準》中的定義,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身體質量指數BMI值建議維持在22.0—26.9。在BMI值正常範圍內,稍高的體重反而能提供更好的疾病抵抗力和生存率。

依據科學解釋,營養不良不僅包括種種原因導致的營養不足,也包括過度攝入特定營養素造成的營養過剩。“比如一些老年人篤信補鈣越多越好,而過量補鈣可能引發高鈣血癥、腎結石、血管鈣化,影響鐵、鋅吸收。”梁銳說,在日常門診中,不乏盲目補充營養的案例。如許多老年人大量攝入某種被認為營養豐富的食物,如紅棗、核桃、蜂蜜等,而忽視了其他重要營養素的攝入,不僅無法全面改善營養狀況,反而可能引發其他健康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台的意見稿,明確將老年營養補充食品定義為以乳類、乳蛋白製品、大豆、大豆蛋白製品中一種或以上為食物基質,添加維生素、礦物質和(或)其他食品原料製成的適應老年人群營養補充需要的特殊膳食用食品。“這一定義上意味着老年營養補充食品區別於普通食品,更不等同於零食和保健品。”在梁銳看來,這對於“把保健品當飯吃”等錯誤認知具有重要的矯正意義。

日漸完善的行業規範

意見稿將維生素A等10種營養素列為必需添加成分,維生素E等13種營養素列為可選擇性成分,且對營養成分範圍值以及禁用成分嚴格限定。此外,意見稿規定食品應標註“老年營養補充食品”“本品不能代替正常膳食”“與其他同類產品同時食用時應注意用量”等。凡此種種,既保證了老年營養補充的精準性與全面性,也從消費端規避了濫用風險。

“近年來,老年營養健康需求快速增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行業標準缺失、誇大宣傳、消費者認知混淆等問題,缺乏權威指引。”省委黨校經濟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林永然認為,意見稿的落地將推動老年營養食品市場從無序競爭轉向高質量發展,為銀髮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梳理資料不難發現,從2016年《老年飲食攝入功能障礙人群配方食品》立項,到2018年《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老年食品通則》公開徵求意見,再到今年的意見稿出台,標誌着政策從頂層設計邁向技術實操。這既呼應了《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中“老年人群營養改善”的要求,也是應對老齡化困境的關鍵落子。業內普遍認為,作為我國首個針對老年人群營養補充食品的強制性國家標準,意見稿填補了相關領域的關鍵空白,老年營養補充食品市場“無標可循”的局面即將終結。

“意見稿正式實施後,將成為食品安全新的‘紅線’和行業發展的‘助推器’,更好滿足銀髮族的健康需求。”林永然表示,隨着相關產品質量標準的明確,將有助於減少劣質產品生產和虛假宣傳,全面提高老年營養補充產品的市場信任度;還將促進相關產業轉型,刺激企業開發差異化產品和定製化配方,推動功能性營養食品的技術升級和研發迭代,從而進一步擴大老年營養市場規模,惠及更多老年人。

來源:河南日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羅懿 校對:馬又清 監製:黎知明
香港歷史博物館明日起舉行東江水供港60周年展覽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型無人機匯演要來了!碼住表演信息
在世最長壽老人迎來116歲生日
16名香港科學家入圍兩院院士增選 人數再創新高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