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繼續暫緩垃圾收費,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政府推動減廢回收的決心不變,目標在2035年實現零廢堆填的目標不變,垃圾收費是推動工具,但需要社會共識。其實,特區政府三年來通過宣傳教育推動源頭減廢和擴大回收網絡,已成功扭轉廢物棄置量長期上升的趨勢,垃圾收費未必再是當務之急。

近日,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紫荊》雜誌10月號發文表示,本屆政府通過宣傳教育推動源頭減廢和擴大回收網絡,成功扭轉廢物棄置量長期上升的趨勢。過去三年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持續下降,由2021年平均每日11,358噸減至2024年平均每日10,510噸,減少共7.5%。人均棄置量亦已由2021年的高位每人每日1.53公斤持續下降至2024年每人每日1.40公斤,三年間下跌約8.5%。
同時,廢物回收率亦持續上升,總回收量由2020年的低位約154萬噸增加至2024年約202萬噸,增加約48萬噸,回收率亦由28%上升至34%。
他介紹,政府會繼續優化“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服務時間和地點,並會在明年年底前逐步將82個“回收便利點”轉型為智能自助回收設施。政府會繼續完善廚餘回收服務,包括在今年內增加全港住宅的智能廚餘回收桶或廚餘收集設施至約1,600個和在更多合適的地點設置公眾廚餘回收點,並加強支援私人屋苑參與廚餘回收,以及逐步實現公共屋邨“一座一桶”。
他認為,市民和社會各界如能持續努力減廢,香港可望不用建設第三座轉廢為能設施也可在2035年達到“零廢堆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