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TIMSS),4日公布了2023年調查結果,當中有各地超過60個國家或地區參與,評估其小學四年級及中學二年級學生於數學和科學的表現。

結果顯示,雖然小四港生排名的數學較上屆略跌,但整體數學表現依然卓越,中小學成績均名列全球前五。在科學方面,港生較四年前明顯進步,小四和中二的排名分別由第十五和第十七,上升至第九和第八。負責香港部分研究的學者分析指,在全球範圍,STEAM教育(是一門跨科學教學方法,結合“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的教育範疇)受普遍重視,科學在學校課程中的重要性亦日益突顯,今次結果可見香港教育局深化中小學STEAM教育的舉措走在正確的方向。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數據研究中心受特區政府教育局委託,在去年5月至7月隨機抽取260多間中小學8,600多名學生進行TIMSS測試。對比2019年一屆的成績,港生科學能力取得顯著進步,小四生分數從531分上升至545分,名次提高六位至全球第九;中二生分數從504分大升至528分,名次則提高九位至全球第八。以達到國際最高水準計,香港有17%小四生屬於科學尖子,中二生比例則為14%,兩者均遠超相關年級7%和6%的國際中位數。
數學“尖子率”超國際中位數
在數學方面,香港中小學生成績均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名次則當算穩定。小四生排全球第四,較去年微跌兩位,中二生則維持第五。而以國際最高標準的數學尖子計,香港小四生有38%達標,中二生則有32%達標,同樣遠高於國際中位數的7%。
總體排名方面,包括香港在內多個東亞地區的學生表現尤其突出,在兩個年級的數學及科學排名全球前十中佔去一半或以上,而新加坡更全部位列榜首(見表)。至於內地則未有參與本次研究。
科學獨立設科助豐富課程內容
負責香港部分研究的中大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昨日分析指,全球學校課程中科學教育重要性日益突顯,如何平衡各領域的發展成為關注焦點。在此趨勢下,教育局將小學常識科分拆為科學科和人文科是正確的方向。
他解釋,當代許多發展建設都以科學為基礎,國家也在相關領域進行了大量工作,將科學獨立設立為一門科目,有助於澄清和豐富相關課程內容,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吸引科學人才進入學校教學,避免人才外流,並將知識傳承給下一代。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香港於TIMSS 2023表現出色,肯定了學校師生的教學成效和學習成果,局方將仔細分析評估結果,並努力檢視現有措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與教的效能,進一步提升香港學生的國際競爭力。
發言人表示,為配合國家科教興國方向,培育更多未來創科人才,局方亦會持續優化課程,加強各方合作和提升教師水平,並組織更多課堂外的STEAM學習活動,以從小培養學生對科學和科技的興趣和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意潛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