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專稿】工商界要做香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 -紫荊網

【紫荊專稿】工商界要做香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

日期:2025-08-31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 蔡冠深 

2025年7月30日,香港特區政府發布《香港營商環境報告:一國兩制 獨特優勢》向社會各界和海內外人士、投資者介紹香港最新的營商環境和各方面優勢,闡明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未來發展新前景。報告有助增強海內外對香港的投資信心,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商貿中心的地位。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新征程,特區政府銳意改革,以新思維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將為香港各行各業升級轉型提供龐大機遇。面對環球政治經濟新格局,香港工商界應積極推動制度創新與經濟改革,透過更主動參與北部都會區(北都)建設、推動企業數碼化轉型、培育新興產業等,成為香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

鞏固營商優勢再創商機

《香港營商環境報告:一國兩制 獨特優勢》引用多項具體統計數據,突顯香港穩固的營商基礎及不斷優化的營運環境。香港在全球競爭力及國際金融樞紐的評比中重返前三名,顯示其綜合實力獲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2024年,設於香港的海外企業總部數量增至9,960家,初創企業數目亦突破4,700家,創下歷史新高。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成功吸引84家科技公司進駐,投資推廣署亦協助超過1,300家企業在港開展業務,促成超過1,600億港元的外資直接投入。這些成果充分展現出特區政府在促進經濟增長、吸引資金與人才等方面的努力,也體現出香港在多個領域所取得的卓越成績,為香港整體經濟發展和長遠營商前景注入了龐大的發展新動能。

工商界應緊緊抓住香港獨特的營商優勢所帶來的發展潛力,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全球市場的橋樑功能,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成為國家“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支點,在新形勢下努力提升企業競爭力,為自身及國家的發展注入新的源源不斷的動力。

以園區模式推動北都產業規劃

北部都會區的規劃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該區與深圳及其他大灣區城市的協同發展,將為各行各業創造龐大的商機。要實現北都的潛力,政府與工商界必須緊密合作,由政府負責整體規劃與頂層設計,工商界則根據自身優勢參與項目投資,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

特區政府應制定靈活的土地使用和開發機制,考慮成立由政府主導的招商公司,吸引更多優質企業進駐北都。工商界應支持政府打破傳統思維,制定具吸引力的創科政策,與大灣區產業規劃緊密對接,將北都建設成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營商新高地。例如,政府可採用“產業園區建設”模式推動北都產業規劃,邀請業界經驗豐富的人士加入園區管理架構,提升對市場的敏感度,使園區產業建設和發展更貼近產業需求,加快科創企業落戶與項目的實施。

工商界亦應及早部署,積極參與北都的投資與建設,探索與大灣區企業的合作模式,推動創新型業務的發展,吸引更多國際資金、資源進駐,建立創投平台與創新孵化器,為北都及整個大灣區開拓新商機。

北都的教育規劃亦是未來發展的關鍵一環。目前教育用地規劃仍顯不足,期望特區政府擴大教育城的建設規模,完善教育產業的相關配套。工商界,尤其是初創企業,應積極與教育城內的高校及投資機構合作,構建產學研商一體的創新創業生態鏈,促進科研成果商品化,對接市場需求,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樞紐。

截屏2025-08-31 下午12.26
7月30日,香港特區政府發布《香港營商環境報告:一國兩制 獨特優勢》。圖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左)與署理政府經濟顧問林幗瑛(右)

打造“國際品牌中心”

在國家深化對外開放的進程中,香港應發揮其獨特優勢,前瞻性地戰略部署,積極開拓新興市場與合作機遇。工商界在鞏固歐美成熟市場的同時,應進一步拓展東南亞、中東等具有市場潛力的地區,善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鞏固香港作為連接祖國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與“超級增值者”的地位,發揮其不可替代的橋樑作用。

習近平主席曾於2014年5月10日在河南考察中鐵工程裝備集團之際,高瞻遠矚地提出“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理念。香港可憑藉在品牌設計、市場推廣、展覽策劃、品質認證、法律服務及金融支援等方面的領先優勢,協助內地品牌提升國際影響力,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今年7月,首屆“世界品牌大會”已在港成功舉辦,為中國品牌走出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工商界可致力於進一步推動本地及內地創新產品進軍全球市場,並配合特區政府建立具公信力的品牌認證制度與知識產權保障機制,打造“國際品牌中心”,而這也將成為香港第九個國際級產業中心。

香港亦可主動促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成員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港舉辦“世界品牌與知識產權交易博覽會”,成為繼廣交會與進博會之後的另一個國家級展會平台。工商界亦應配合國際品牌科學院與香港各高校合作,建立品牌研究、檢測與評級機構,構建以香港為基地的國際化品牌評價體系,發布以香港命名的產品排行榜,提升香港在全球品牌領域的話語權。

發展全球供應鏈管理樞紐

隨著內地企業積極拓展海外業務,香港應善用基建與專業服務優勢,發展成為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工商界可引入先進的供應鏈管理理念與技術,優化貿易流程,發展高端貿易服務,協助企業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提升風險管理能力、降低營運成本、提高整體效率。同時,香港可加快智慧港口建設步伐,積極引入自動化設備與資訊科技,提升港口運作效率與服務品質,實現貨物快速裝卸與運輸,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物流樞紐的地位。

跨境電子商貿亦是推動國際貿易的重要引擎。香港的會展業可與內地電商平台合作,為內地企業提供展會策劃與推廣服務,透過在港舉辦的國際展覽,展示產品、拓展市場、吸引全球買家,進一步促進香港與世界的商貿交流。

總括而言,中央對香港的期望十分明確,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改革促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新作為。香港工商界應緊握國家深化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善用香港的國際化優勢,為國家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探索創新發展路徑,推動香港在新時代再創高峰。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雨桐 校對:周默 監製:張晶晶
“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評為全球第一
習近平主持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九三閱兵 具體安排來了
暑假1274萬人次港人北上,料花費110億元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