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霍啟剛在10月號《紫荊》雜誌中表示,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意義早已超越體育本身,是推動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最佳實踐場。

霍啟剛指出,本次全運會在跨區域協調機制方面實現突破,粵港澳三地成立聯合籌備委員會,實現資源共享和政策對接;公路自行車和田徑馬拉松兩個項目首次以跨區域形式舉辦,2024年粵港澳公路自行車測試賽已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數字化通關”賽事銜接機制無縫對接,充分體現大灣區融合。
他特別提到,“體育是凝聚青年人的天然紐帶”,滑板、霹靂舞潮流項目為賽事注入青春活力,培育灣區文化新認同。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2035年多元文化進一步交流融合”的目標,而體育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路徑。可將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等具國際影響力賽事延伸至大灣區其他城市,形成“一賽多站”模式,既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的優勢,又帶動整個灣區的文旅經濟發展。值得關注的是,已有超過3萬志願者踴躍報名,彰顯香港社會對參與國家盛事的熱情。
在霍啟剛的規劃中,全運會的後續效應將持續釋放。他指出:以賽事為契機,探索建立粵港澳高水平運動隊共享訓練基地服務機制,支持三地運動員跨區適應場地,這種資源共享模式不僅能提升競技水平,更能培育“一家人”的灣區共同體意識。“我們要把大灣區這個‘蛋糕’做大,讓每個城市都能發揮優勢,形成‘1+1>2’的融合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