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設施+科研人才+政策全鏈條” 多管齊下築牢大灣區創新“硬核底盤”-紫荊網

“科技設施+科研人才+政策全鏈條” 多管齊下築牢大灣區創新“硬核底盤”

日期:2025-05-06 來源:央視新聞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近年來,一批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眾多科研人才匯聚廣東,通過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產業變革看廣東》一起跟隨總台記者的鏡頭,探訪大灣區的科創世界。先來看大科學裝置築牢南粵創新的“硬核底盤”。

圖片

最近,來自香港城市大學的吳楨舵團隊在廣東東莞松山湖完成了一項用於摺疊屏手機鉸鏈的關鍵材料——先進非晶合金的研究,這項研究的順利進行得益於這裡建成的我國第一台、全球第四台脈衝式散裂中子源。

圖片

吳楨舵告訴記者,隨着散裂中子源落戶這裡,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和團隊開始向這裡集聚,形成了獨特的“科研蜂巢”現象。

圖片

截至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已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0個、國家實驗室2家,同時帶動了26家國家重點實驗室落地廣東,吸引了158萬研發人員匯聚大灣區開展前沿性基礎研究。

圖片

打造人才“強磁場”共創灣區科技大未來

吸引眾多科研人才選擇大灣區、紮根大灣區,除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外,還有當地貫穿就業、安居、創業的政策全鏈條。

圖片

在南方科技大學多功能增材製造與4D打印實驗室,葛錡教授正帶領團隊對離心式DLP多材料3D打印技術進行攻關,這一技術可以實現多材料間近乎零污染的切換,廣泛應用於通訊、醫學等領域。葛錡教授先後在美國、新加坡求學和任教,2018年底,得知大灣區良好的創新生態和環境後,葛教授決定回國發展。

圖片

近年來,爲了解決求職者的後顧之憂,廣東針對高校畢業生推出就業有補貼、創業有扶持、創新有資助、求職有住所、落戶有補助的“五有”政策,對高層次人才推出博士後福利好、急需緊缺人才待遇好、高層次人才服務好的“三好”政策,努力營造有利於人才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目前,廣東擁有全職在粵的兩院院士超過150人,研發人員數量達158萬人,在站博士後超1.4萬人。

圖片

來源:央視新聞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雨晨 校對:劉可熠 監製:姚潤澤
再次“停擺”,美國這是怎麼了?
西夏陵申遺成功後首展亮相首都博物館
今年入境澳門旅客已達3000萬人次
【紫荊論壇】郭正林:深港抗日之紅色通道、歷史記憶及時代價值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