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 雨文
202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閱兵式集中展示了進入新時代新征程人民軍隊政治建軍新風貌、力量結構新布局、現代化建設新進展、備戰打仗新成效,參閱力量要素齊全,結構編成體系化,武器裝備型譜豐富、技術先進,首次公開亮相的新型裝備佔比近七成,多款武器系統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反映了國防科技創新和武器裝備建設的最新成果,一些陸海空基戰略打擊裝備則是國之重器,充分展示我軍制勝現代戰爭的強大綜合實力。

多款高超聲速武器首次公開亮相
高超聲速武器是當前世界主要國家競相發展的重點裝備,我軍多款在役型號的陸基、海基、空基高超聲速武器首次進行公開展示,充分反映我國在這一領域居於世界領先水平。
目前已經問世和服役的高超聲速武器主要是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和高超聲速助推-滑翔導彈。此外,多個國家正在探索發展高超聲速飛機。中國、俄羅斯已經列裝服役多個型號高超聲速導彈武器系統。俄軍在俄烏衝突中首次實戰使用了“匕首”和“鋯石”等多款高超聲速導彈。美國在高超聲速武器領域則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美國空軍AGM-183A“空射快速響應武器”的5次樣彈試驗發射結果是兩成三敗,美國陸軍計劃於2025年年底列裝首款“遠程高超聲速武器”(“暗鷹”導彈)。相比之下,中國在高超聲速武器領域全面實現了創新超越,裝備類型和綜合戰技性能等均位居世界領先水平。
高超聲速導彈以“快、準、狠”聞名。一是飛行速度快,高超聲速武器的飛行速度大於馬赫數5(即聲音速度的5倍),因應了“天下武功惟快不破”的道理。二是飛行彈道處於臨界空間且變化莫測,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全程有動力高速高空飛行,根據任務規劃系統預先選定的航線,可以有效規避敵方固定部署的防空反導系統,且飛行彈道高度往往超過現有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的攔截高度;高超聲速助推-滑翔導彈藉助火箭發動機推進,然後重入大氣層高端進行類似於“打水漂”的無動力滑翔飛行,其飛行彈道有別於傳統彈道導彈相對固定的拋物線彈道,對基於有效跟蹤目標的防空反導系統構成實質性挑戰,可以實現更遠的射程和更強大的突防能力。三是毀傷威力大,高超聲速導彈具有超高速度和超大動能,可以有效貫穿殺傷高價值的堅固目標和地下目標,有計算表明,一枚1,500克的高超聲速戰鬥部即可摧毀一座大型橋樑。俄軍在2022年3月19日首次實戰使用機載“匕首”高超聲速導彈,一枚即摧毀了烏克蘭西部地區的一座大型地下航空彈藥庫,以實戰有力證明高超聲速武器的巨大威力。
我軍在2019年閱兵式上首次公開東風-17高超聲速助推-滑翔導彈,成為當時最耀眼的明星裝備。2022年在珠海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航展上,空軍轟-6K遠程轟炸機掛載鷹擊-21高超聲速導彈進行地面靜態展示,曾經引起廣泛關注。這次閱兵展示了我軍多款空基、陸基、海基、潛射高超聲速導彈,其中,空基有鷹擊-21高超聲速空地導彈和驚雷-1空射遠程導彈等,陸基有長劍-1000高超聲速巡航導彈、東風-17和東風-26D中程導彈、東風-61戰略核導彈等,海基有鷹擊-17和鷹擊-20高超聲速反艦導彈以及鷹擊-19高超聲速潛艦導彈等,全面反映了我國在高超聲速武器領域的全面突破和最新發展水平,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我國在前沿性、戰略性、顛覆性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超越能力。
我國無人智能武器全面達到世界領先
當前,無人智能武器不僅是主要軍事大國競相發展的新銳武器,也為後發國家實現“換道超車”提供了全新的技術發展路徑。多款地面、空中、海上新型無人智能作戰裝備在這次閱兵中首次公開亮相,無人艇、無人潛航器、水下無人布雷器、艦載無人直升機、多款地面無人戰車、包括最新型2款無人作戰僚機在內的多款無人機等也是首次公開展示,全面反映我軍現役無人作戰裝備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實力,也標誌著我國在這一領域全面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無人智能作戰裝備的興起是信息化智能化局部戰爭的重要趨勢,數量龐大、成本低廉、結構簡單、自主協同的無人智能作戰體系,有可能在未來戰場上部分取代高技術、高成本的大型作戰平台,並且主要通過集群數量、自主決策等優勢戰勝敵人。前瞻未來無人作戰,有人系統與無人裝備協同配合也是一大趨勢。這次閱兵,殲-20五機編隊中打頭陣的是殲-20S雙座戰鬥機。傳統的雙座戰鬥機主要有兩種用途,一是用於以老帶新的飛行員改裝訓練,二是專職操作使用機載武器,如殲-16多用途戰鬥機可以攜載攻擊地面目標和海上目標的多款精確制導武器,一人操縱戰機、一人操作武器的模式有助於提升作戰效果。而殲-20S是世界上唯一在役的雙座版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更有可能在有人無人協同智能空中作戰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就是殲-20S與多架無人作戰僚機的臨機編隊自主協同作戰。
無人作戰裝備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促使世界各國對反無人作戰予以高度重視。以無人機與反無人機作戰對抗為例,現役的對空探測裝備對於小型化無人機的探測能力受到嚴重制約,尤其是在攔截低空、慢速、小型無人機時更是難以勝任;傳統的防空攔截武器主要是防空導彈和高炮,面對新型的空中無人作戰裝備就有些“大材小用”,無論是實際攔截作戰效能還是作戰費效比都無法承受,亟待發展新型反無人作戰裝備,首推激光、微波等定向能反無人武器系統。這次閱兵展示了我軍多款新型反無人作戰裝備,如主要用於末端防空攔截和反無人機的彈炮結合防禦系統、陸基機動車載高能激光武器和高功率微波武器,構成軟硬結合的新型反無人作戰裝備體系,可有效攔截無人機、巡飛彈等目標,既能進行軟殺傷,又能進行硬摧毀,構成了反制無人機的強大“鐵三角”。此外還有艦載高能激光武器等,充分展示我軍在反無人作戰領域的綜合實力和先進技術水平,也為未來反無人作戰奠定了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
我國已形成陸海空基戰略核打擊力量體系
基於自衛防禦和戰略威懾,我國已經形成陸海空基“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力量體系,正在朝著提質增量、可靠可信方向全面穩步提升。這是應對大國競爭的“壓艙石”。
在地面裝備方隊中,戰略打擊群最後出場,充分反映了我國陸海空基戰略核威懾與核反擊力量的最新發展成果。多款國之重器首次公開亮相,其中,與新一代戰略導彈核潛艇配套的巨浪-3潛射洲際彈道導彈,與轟-6N戰略轟炸機配套的驚雷-1號空射遠程導彈,東風-41陸基機動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和東風-61機動發射洲際導彈,地下井發射的東風-5C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和東風-31BJ洲際彈道導彈等,全面展示我國新一代“三位一體”戰略核威懾力量的綜合實力。
這次閱兵,我軍首次公開展示多款先進的防空反導作戰裝備。在防空反導群中,首次公開展示的紅旗-29反導武器系統格外引人關注,這是一款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系統,可以有效攔截遠程彈道導彈和洲際彈道導彈的彈頭。根據公開報道,從2010年1月11日至2023年4月14日,我國先後進行了7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並且全部取得成功,表明在戰略防禦武器系統方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紅旗-19反導武器系統於2024年11月在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上首次進行了地面靜態展示,這次再度亮相天安門廣場,它是一款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的反導作戰系統,主要用於對中遠程彈道導彈目標再入大氣層後進行有效攔截。



全面展示我軍新一代
陸、海、空綜合突擊作戰裝備
進攻是最有效的防禦,這次閱兵全面展示了我軍新一代陸上、海上和空中綜合突擊作戰裝備。
地面突擊方隊展示了新一代“陸戰之王”的整體面貌。作為陸軍地面突擊力量的新一代裝甲裝備,99B主戰坦克、100坦克和100支援戰車首次公開亮相,盡顯機動奪要、攻堅突破的強大戰力。99B主戰坦克在99A坦克的基礎上通過技術融合和功能擴展,大幅提升信息化條件下一體化聯合作戰、多元目標火力打擊、複雜地域環境機動和惡劣天候下乘員持續作戰能力。100坦克和100支援戰車配備新型探測設備和綜合防禦系統,能夠遂行遠程快速部署、戰役目標奪控、戰術縱深突擊、城市攻防作戰、聯合火力引導等多種作戰任務,代表了現代陸上作戰裝備的發展方向。
兩棲突擊方隊展示了新一代兩棲輪式裝甲步兵戰車、兩棲輪式裝甲突擊車和兩棲輪式自行榴彈炮車,是海軍陸戰隊遂行兩棲登陸作戰、縱深快速奪要、應急快反處突等多樣化軍事任務的主戰裝備,具有很強的兩棲機動能力、適應複雜環境能力、通聯協同能力、火力打擊和防護拓展能力,是我軍兩棲作戰能力迭代升級的強大戰力支撐。這些新一代兩棲作戰裝備與海軍075型兩棲攻擊艦和071型大型船塢登陸艦等協同作戰,未來還有配備電磁彈射器和固定翼艦載無人戰鬥機的076型兩棲攻擊艦有力支援,在遂行遠海島嶼登陸作戰行動中將會更加得心應手和保證打贏。
空降突擊方隊展示了履帶式空降作戰裝備家族的多款明星裝備,新型履帶式多功能輸送車、新型履帶式空降戰車、新型履帶式自行榴彈炮車等為空軍的空降兵遠程突擊作戰奠定了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它們可以滿足運-20系列大型運輸機空運空投,能夠遠程空中投送、重裝機動支援,是我軍快速反應、縱深打擊、立體突防的新一代“空降利刃”。
中遠程精確火力打擊是我軍的重要作戰優勢。這次閱兵展示了多款陸基、海基和空基立體突擊的新一代中遠程精確火力打擊裝備。遠程火炮方隊展示了191遠程箱式火箭炮,包括火箭彈和近程導彈兩款彈藥,具有射程遠、精度高、反應速度快、火力體系廣、打擊點面目標結合等優勢,通過箱式彈藥補充方式大幅壓縮作戰準備時間,集戰役打擊、戰術支援於一體,可以遠程壓制殲敵、精確打擊破敵,深度拓展陸戰能力新邊界,盡顯陸軍長劍鋒芒。巡航導彈方隊採取海軍、空軍、火箭軍聯合編組模式,長劍-20A、鷹擊-18C和長劍-1000三款新型巡航導彈受閱展示,是實施遠程精確打擊、多域懾戰制勝的“點穴”利器。空軍長劍-20A空射巡航導彈可以在轟-6N和轟-6K等遠程轟炸機上掛載使用,實現數千公里的遠程打擊火力覆蓋區域。鷹擊-18C是海軍新一代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可在055型大型驅逐艦和新型巡航導彈核潛艇上進行機動部署,在遠海執行對敵方陸地目標的遠程精確打擊任務。火箭軍長劍-1000則是世界上第一款服役使用的新型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幾乎可以令現有防空反導系統歸零。
海上作戰群中的艦載防空武器方隊展示了未來海戰場上的新一代海天盾牌和禦敵鎧甲,4型受閱裝備構成了遠近銜接、立體多維的對空防禦體系。海紅旗-9C艦空導彈主要擔負水面艦艇編隊中遠程區域防空和反導作戰任務,具備攔截來襲反艦導彈能力。紅旗-16C艦空導彈主要擔負水面艦艇編隊中程區域防空和反導作戰任務,可以有效攔截來襲的反艦導彈。紅旗-10A艦空導彈主要擔負艦艇的近程自衛防空反導作戰任務,主要用於構築對於來襲反艦導彈的最後一道防線。艦載激光武器具備精準毀傷、持續打擊的突出優勢,可與其他防空武器系統協同作戰,提高對於無人機等新型空中威脅目標的綜合防禦能力。
防空反導作戰群中的預警探測方隊和對空抗擊方隊,展示了地面防空反導作戰的綜合實力。預警探測方隊展示了4型國產新一代高機動雷達,呈現探測範圍更廣、作戰職能更多、機動能力更強等優勢,遠近銜接、協同組網,技術體制先進,探測模式多樣,能夠有效發現和探測跟蹤隱身飛機、彈道導彈等空天威脅目標,在現代作戰中洞悉戰場風雲、搶佔制勝先機,是守望國家空天安全的“千里眼”。對空抗擊方隊展示了紅旗-20等6型裝備,可以實施多段多層反導攔截,主要用於攔截直升機、飛機和導彈等目標,構成遠中近程、高中低空相銜接的防空抗擊火力配系,劍指蒼穹、禦敵長空,全時待戰應對空天威脅,構築起空天防禦的堅固屏障。
(作者係中國知名軍事專家,文中圖片均來自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