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保羅·阿特金斯在“Project Crypto”的演講中,拋出了被伯恩斯坦形容為“現任SEC主席有史以來最大膽、最具創新性”的加密貨幣願景。這不僅是一次針對加密資產監管立場的調整,更像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本市場操作系統升級:從傳統的線下、中心化、牌照分割的監管邏輯,轉向一個以區塊鏈基礎設施為骨架、代幣化資產為核心、開放式接入為驅動的新型金融體系。與前任主席Gary Gensler時期強調“證券定義優先權”和“執法為主”的收緊模式不同,阿特金斯試圖通過明確規則邊界、簡化合規路徑和賦予創新試錯空間,讓美國重新成為全球加密與去中心化金融的中心節點。
在這一政策轉向的開篇,阿特金斯直截了當地提出,美國監管體系不能再用模糊的證券定義去套用整個加密市場,而是要用清晰的標準重新劃界。委員Hester Peirce 此前就曾公開表示“多數存量加密資產並非證券”,Project Crypto 正是在此基礎上推動分類清晰與規則更新。對於長期被迫設立離岸架構、將產品推向新加坡、迪拜等地的美國公司來說,這意味着迴流的窗口正在開啟——他們不必再擔心因資產性質被重新定義而陷入監管爭議。
在資產界定的基礎上,Project Crypto強調交易與託管的自由化。阿特金斯認為,未來的資本市場不應再被割裂為傳統證券與加密資產兩條平行軌道,而是允許機構在一個統一架構中管理跨品類資產,無論是BTC這樣的數字商品,還是代幣化股票、穩定幣和鏈上債券。這不僅涉及交易權限的放開,更觸及託管體系的重構——銀行、券商、清算所可以用自託管、第三方託管和鏈上託管的混合模式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減少多層中介帶來的成本與摩擦。對於習慣了T+2結算、集中託管的傳統機構而言,這是一種顛覆性的流動性管理模式。
而真正可能改變競爭格局的,是阿特金斯提出的“監管超級應用程序”框架。這一概念的核心,是打破牌照與業務之間的傳統藩籬,讓一個獲得單一綜合牌照的平台,可以同時提供美股交易、代幣化證券買賣、主流加密資產交易,以及質押、借貸等鏈上原生服務。這不僅是監管結構的精簡,更是用戶體驗的躍遷——投資者無需在多個應用間切換賬戶,也不必面對重複的KYC與資金劃轉延遲,而是能在同一平台內完成從美股到BTC、從穩定幣到代幣化債券的跨資產交易。阿特金斯很清楚,在一個信息過載的市場裡,誰能在一個入口中整合更多資產和功能,誰就能掌握用戶關係的主導權。
這種制度設計天然有利於已經布局跨資產業務的平台。Coinbase憑藉Base網絡的生態延展能力,有機會把交易所、錢包、開發者工具和鏈上應用整合成一個閉環;Robinhood則藉助收購Bitstamp切入代幣化股票領域,並已在歐洲試點上線基於以太坊生態的代幣化美股版本,實現了“區塊鏈包裝下的傳統交易體驗”。對於它們而言,超級App模式不僅是成本與效率的優化,更是一次商業模式的擴容——原本分散在多家平台的用戶與資金,將被聚合到一個統一的交易與資產管理界面中。
與此同時,SEC在此次政策中對去中心化金融的態度轉變,也讓平台競爭的維度更為複雜。阿特金斯公開肯定自動做市商(AMM)、鏈上借貸等DeFi協議的正當性,並提出對“只寫代碼”的開發者應提供明確豁免。這意味着,未來的平台不必在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之間二選一,而是可以在同一框架下同時運營撮合交易和鏈上流動性池,把CEX的流動性深度與DeFi的開放性結合起來。對於傳統金融機構來說,這既是接入新收益渠道的機會,也是被迫提升鏈上運營能力的倒逼——因為一旦用戶習慣了平台內可直接調用DeFi功能,傳統單一業務線的券商和託管機構可能會被邊緣化。
值得注意的是,阿特金斯在8月15日的後續講話中進一步補充了幾個新的方向。他強調,Project Crypto不僅是一個願景,更要為行業帶來“清晰與確定性”。SEC正在重新審視數字資產託管規則,以確保券商、資產管理人和投資顧問在合規前提下安全處理加密資產。同時,他明確表示,這一改革將調動SEC內部多個部門協同推進,不再是零散的執法嘗試,而是機構化的現代化改造。他還提到將配合國會的新立法,如GENIUS Act等,共同為加密資產建立更穩定的法律地基。更重要的是,他把投資者保護重新放在突出位置,提醒在放鬆監管的同時必須強化風險教育,尤其是在養老金和401(k)等長期資金能否進入加密資產的問題上,SEC會採取更加謹慎的態度。這些補充信息說明,Project Crypto的推進將不是一味放鬆,而是監管、市場、教育三位一體的全局部署。
從宏觀上看,Project Crypto標誌着SEC從“防禦型執法”向“進攻型規則共建”的轉向,其背後的核心競爭邏輯,不僅是吸引資本與技術迴流,更是搶佔下一代金融平台的用戶關係。對機構而言,競爭的關鍵不再只是牌照數量和產品覆蓋面,而是誰能率先實現鏈上鍊下、證券與非證券的體驗融合,並在用戶心智中建立唯一入口的地位。對於傳統金融機構來說,這意味着要在技術、產品、合規和體驗四個維度同時加速,否則在這輪基礎設施升級中,很可能會被更靈活、更敢於迭代的科技型平台甩在身後。
如果說上一個十年是“金融數字化”,那麼阿特金斯希望開啟的下一個十年,就是“金融上鍊化”。而這一進程不僅需要法律的鬆綁和監管的重構,還需要平台、機構、用戶三方在新的遊戲規則下重新建立信任與黏性。無論是對美國本土的資本市場,還是對全球金融版圖而言,這場競爭已經開始倒計時。
——本文由Athena研究員撰寫
研究員介紹:前OKX產品經理,現任某交易平台負責人,常駐日本。
亞太區塊鏈政策研究院簡介:

亞太區塊鏈政策研究院專注於亞洲區塊鏈政策的研究與傳播,緊跟行業監管動態,深度解析前沿政策與熱點議題,提供專業、及時且權威的政策參考。研究院致力於推動區塊鏈技術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促進亞洲乃至全球區塊鏈生態體系構建。同時,研究院積極整合行業優質資源,培養具備創新與實踐經驗的區塊鏈專業人才,持續助力行業合規發展與技術落地,推動產業邁向更高水平。

研究院院長簡介:
朱皓康博士

亞太區塊鏈政策研究院院長。AlloyX公司聯合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 原華夏基金(香港)數字資產管理主管和家族財富管理主管。現任香港數碼港創業顧問委員會評審委員及Web3創科孵化基金顧問。25年成功發行亞洲第一個香港證監會批准合規RWA產品-零售代幣化貨幣基金。24年成功發行亞洲最大比特幣和以太幣現貨ETF,領導團隊參加所有香港金管局央行數字貨幣和穩定幣沙盒。23年創立亞洲RWA工作組,受聘為香港數碼港創業顧問委員會委員及Web3創科孵化基金顧問。曾任高盛集團證券部執行董事,在紐約波士頓香港工作期間完成超百個企業上市IPO及二級市場融資項目。香港理工大學金融科技博士,多次給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中聯辦、香港財庫局、證監會、金管局等監管部門數字資產RWA和穩定幣政策建言獻策。在中國財政部直屬出版社出版了全球首部中文RWA專著《RWA與通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