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協同催生教育新生態 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在京開幕-紫荊網

人機協同催生教育新生態 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在京開幕

日期:2025-08-19 來源:光明網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8月18日,由北京師範大學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聯合主辦的“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在北京開幕。大會以“人機協同催生教育新生態”為主題,匯聚國內外教育、科技、企業等領域專家學者及一線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新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創新路徑,分享人機共育、人機共教、人機共學的教育新實踐,思考如何構建安全、高效、可持續的智慧教育新生態。本次大會國際國內嘉賓超過500人,現場參會代表逾2200人。

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會開幕式嘉賓合影 主辦方供圖

中國教育部副部長吳巖出席會議並致辭。他表示,人工智能的飛速迭代深刻影響教育,教育數字化是關乎教育強國成敗的戰略要務。中國正推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各領域,實施戰略行動三年來已帶來五大變革:一是改變學生的“學”,通過AI構建公平、智慧、便捷的學習環境,實現“有教無類”,尤其助力特殊教育;二是改變教師的“教”,將AI融入教學全流程,促進優質資源沉澱與共享;三是改變學校的“管”,提升決策精準度與服務水平,推動教育治理智能化;四是改變高校科研範式,在量子計算、生物製藥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五是正在改變教育形態,重塑師生關係和學校空間。他呼籲全球共同努力,超越傳統教育界限,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智慧教育新時代。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於吉紅在發言中指出,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迅猛發展,教育正經歷深刻重塑,數字化轉型是全球教育變革的必然方向。面對“智能時代、教育何為”的時代課題,她呼籲高校切實擔負使命:一是主動引領數字教育變革,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二是積極創新人才培養範式,構建拔尖創新人才成長新模式;三是探索學科交叉融合,助力重大原始創新;四是持續深化教育數字合作,共同助推全人類的教育長遠發展。她呼籲全球各界在開放對話與聯合實踐中探索智慧教育新路徑,共同注入變革動力。

開幕式上,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聯席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席主持人黃榮懷教授發布全球首部描繪教育2050未來圖景的著作《智慧教育:邁向教育2050的路徑》。黃榮懷教授指出,該書以“檢視全球數字變革過程、識別智慧教育基本形態、優化教育數字轉型路徑、擘畫智能時代教育圖景”為基本邏輯,旨在探討“智慧教育如何成為2050教育的全球共同目標”。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郭新立圍繞AI時代中國數字教育的發展發表演講。他指出,AI於中國教育而言,既是戰略機遇,也是影響教育發展的關鍵變量。AI正有力推動着教育教學與科研模式的變革,促使傳統課堂結構發生改變,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全新要求。他分享了山東大學使用AI賦能教育的案例,呼籲加快構建智能時代教育新形態,更好地助力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成長。

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董事、高級副總裁聶小林做了題為《雙向賦能·共生共進——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創新的探索實踐》的報告。他強調,人工智能與教育正形成“雙向賦能”的閉環:一方面,AI正在大規模賦能教育教學,依託訊飛星火大模型等技術打造的AI工具已在高考評閱、課堂互動、體育心理等多場景落地;另一方面,教育場景反哺AI迭代,高質量數據與教學設計標準持續優化大模型能力,實現“從AI賦能教育到教育賦能AI”的共生共進。

據悉,本次大會將持續到8月20日,共舉辦2場全體會議,17場平行會議,4場主題論壇和4場專題活動,並舉辦智慧教育展,頒布全球智慧教育創新獎,發布全球智慧教育合作倡議。大會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終身學習等領域,涉及人機協同教學、學生評價、數字化領導力、智慧學習環境、科教融匯與產教融合、學術發表與國際傳播等主題,並重點關注農村教育、教師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科學教育、智慧閱讀等熱點話題。

來源:光明網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孫藝寧 校對:劉雨晨 監製:張晶晶
入境處:杜絕各行各業非法勞工
陳嘉信:理解事件令社會引發關注及安全疑慮 代表物流署致歉
習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
【紫荊直播】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